李海萍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青海省西宁市,810000
【摘要】聋哑儿童作为社会当中的特殊群体,因为自身的听力损失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和外界沟通、交流期间存在比较大的障碍,很难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这也为聋哑儿童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形成了直接影响。在平常教学中聋哑儿童也是存在特殊表现的群体,尤其是易怒、狂躁、激动等情绪表现比较普遍。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综合水平,本文简要分析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培养目标的定位,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哑儿童;教学培养目标
0、引言
特殊教育属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环节,同时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也是我国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特殊性,在教学期间需要有意识的制定具体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有效规避聋哑儿童所存在的生理性缺陷障碍问题,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以及心理素质水平,为聋哑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对此,探讨如何定位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的培养目标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1、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培养目标
从我国教育部门所颁布的相关课程教育方案研究中,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的重要目标,从特殊学校义务教育的课程设置角度上来看,我国基础教育中对于聋哑儿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在于独立生活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促使聋哑儿童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并逐渐融入到社会会当中成为个体社会人[1]。在缺少专业化教育训练的情况下,特殊学校可能很难对社会生活所必要经验与技能提供培训。对此,在生存发展的教学培养期间,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及时明确针对聋哑儿童的教育目标,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强化。另外,在为聋哑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日常生活常识的宣传教育,促使聋哑儿童可以获得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理解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2、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培养目标的定位
2.1准确认知缺陷
对于聋哑儿童而言,在平常生活中往往缺乏自信心,教师在构建聋哑学生培养目标时,也需要高度重视聋哑儿童这一表现问题[2]。在聋哑儿童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准确理解聋哑儿童对于自身生理缺陷的看法,尤其是对残疾、障碍形成原因以及这类群体身心特征等进行资料查阅,并借助相关的资料将一些正面信息传达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逐渐对自身的生理性缺陷形成正确认知,促使聋哑儿童可以对身体残疾问题形成准确理解,教师也可以让聋哑儿童对自身存在的一些身体长处形成理解,促使学生可以对自身的身体状况形成客观的理解,从而提高生活、学习自信心。在教育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帮助聋哑儿童构建一个满足自身特征的发展目标,并借助发展目标的实现形成成就感,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2.2发掘对美好生活追求意识
聋哑儿童相对于常规学校而言在专业知识教学方面的要求并不高,基本上学生主动学习都能够达到。
对此,在教学中的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因为聋哑儿童对于自身的缺陷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许多儿童都会出现失去生活信心的问题,此时教师便需要借助帮助儿童挖掘美好生活并感受生活,从而让聋哑儿童可以逐渐的形成学习的信心以及意识。在教学中可以让特殊学生在平常生活中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促使聋哑儿童的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帮助其感受周边,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儿童展现一些绝美自然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再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从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怀角度着手,促使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实例中感受人性的善与美,从而形成意志品质的感染,提高学习发展积极性。
2.3强化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就会采取自主的方式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析,克服困难上也会相对的轻松。因为聋哑儿童本身的身体缺陷,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属于低兴趣的表现。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教学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可以把学习的学习兴趣给提升起来,利用静态和动态知识的转换,把抽象的知识转变成生动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的同时,教学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中的投影、幻灯片、录像等功能,为学生展现好玩的图片、软件以及各种视频素材,借助五角星、彩色的花朵、透明彩棒、活泼小鸡小鸭等技法学生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可以形成一种想看、想摸等思想,借助形、色的刺激以及动静、大小、虚实的变化演示,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参与主动性。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教学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整体课堂教学综合质量水平。
2.4注重学生个体特征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基于学生的具体发展角度着手,高度重视学生的独特性以及个别化特征。在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满足国家的相关要求,教师可以对聋哑学生的世界认知独特方式给与尊重,并对聋哑学生自身的独立人格以及精神世界提供支持,促使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公平的成长发育机会,促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并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个别化的发展目标,以非硬性的指标设计成为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认知,从而不断的发展学习,到达最终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采取个体性策略,让学生自由学习并提供适当的引导指导,从而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支持。
3、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生命的尊重属于特殊教育的主要特征,从聋哑学生的培养目标角度来看,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与心理发展,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针对性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并借助兴趣激发等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让聋哑儿童可以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促使聋哑学校教育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丽.浅析特校中聋哑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8,000(001):207-208.
[2]杨静.小学聋哑班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数码设计(上),2019,000(0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