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倩
(桂平市蒙圩镇中心小学,广西 桂平 537222)
摘要:,其既体现着学生个性的发展现状,又反映着学生的综合认识夙愿。而小学数学在知识特性、内容构建等方面的诸多特性,使得其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性、必要性。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合作能力培养为导向,科学创设合作情境,灵活搭建合作平台,积极提供合作机会,为确保学生合作能力得以充分培养、有效提升而提供助力,并通过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路径的拓展,促使学生在协作互助、合作交流中实现合作能力增强与合作素养提升,推动合作夙愿激活与合作潜能调动。积极投身数学教学实践,更好塑造自身综合素养。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合作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实用性、探究性为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公式、定律、问题、知识等都需要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机协作、多元合作中方可获得深入理解。同时,对于很多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性格普遍比较活泼好动、思维普遍比较丰富活跃、意识普遍比较单纯积极,更喜欢在诸多合作性活动、游戏、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这使得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实现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更加符合课改需要。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实践中,应该将合作能力培养置于首位,并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与认知现状,设计出诸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不同合作任务的驱动下,充分发挥自身动能作用,激活数学潜能与意愿,在积极合作、高效协作、互促并进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提升合作能力,实现更好发展。
一、高效设计合作任务,激活学生的合作夙愿
面对具有丰富性、多元化、探究性的合作任务刺激,很多学生都会在内心深处萌生出更为迫切的合作夙愿。此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主义有利时机,并结合具体教学知识和内容的特性,科学、合理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丰富性、宽泛化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探究精神,合作能力。一是科学设计合作问题。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知识实际,以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为立足点,设计出具有合作价值的数学问题,以调动学生的探究欲,组织学生在合作探析、有效协作中去分析、去研究,在合作学习的作用下实现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二是灵活确立合作目标,就合作任务进行细化,确保学生之间的合作得以有效开展,同时,对于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的要求都要严格控制,以避免低效甚至无效性合作活动的出现。三是高效落实合作指导。面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处理,并给予科学指引。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同学生一起分析具体问题,让合作学习的效度得到切实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充分增强。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就班级男生、女生随机组合,并设置合作探究任务:请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求出小组成员的平均身高,让学生在合作测量、计算、判别等过程中实现对于“平均数”内涵的深刻理解。
二、适时搭建合作平台,调动学生的合作热情
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在特性上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中必须加强对合作平台的搭建,进而帮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中实现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充分学习。
引导学生在彼此合作、共同学习中积极获取数学知识,不断提高合作能力,以强大的求知欲和迫切的内驱力投身数学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通过视频、音乐、图画等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刺激,让学生萌生合作意愿,以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无缝对接,尽量将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关联在一起,激活学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实现数学学习路径的深度迁移。并通过丰富性、多元性、趣味性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促使学生的数学潜能得到切实激活与充分调动。例如,在四年级《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已知一个笔记本单价为3元,一个中性笔单价为2元,老师现有100元,打算给班级学生买奖品,按照怎样的方式奖品更加科学合理?随即,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进而发现笔和笔记本应当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应该将一支笔与一本笔记本看做一个整体,于是得出100÷(3+2)=20(套),为促使学生合作热情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科学开展合作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将适时、科学、合理的合作评价灵活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效率的提升将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效激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该以合作学习为载体,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并让学生在有效评价的驱使下,深刻理解不同知识的内涵和本真。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促使团队之间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借助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和品格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竞争,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数学创造力、数学思维力、数学理解力得到切实激活,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为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而奠定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学生在合作研讨、互动探究中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及时指引,进而促使学生在有效评价中更好提升自身合作能力,获得认知迁移。
四、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所蕴含的诸多特点,使得其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强的现实性与必要性。而在小学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切实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提升不同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将合作能力培养灵活渗透至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科学设计合作任务,灵活构建合作生态,切实优化合作策略,有效开展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助中不断激活数学潜能,及时释放自我夙愿,为促使学生合作能力提升,推动教学效能提高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马兰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07):60.
[2]刘进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3):164.
[3]胡小燕.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14):95.
[4]于红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J].考试周刊,2012(5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