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霞
安丘市官庄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近年来,许多违反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认知特征的幼儿园,在教学中学会了近年来小学语文内容的写作、算术和口语,说化学不仅剥夺了儿童的幸福,也剥夺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和身心健康。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化学对儿童初级教育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负面影响;应对策略
引言
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幼儿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身心成长规律,否则就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教育后果。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不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幼儿教育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这种做法只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育。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日趋明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
伟大的法国教育家Luthor说:“大自然希望孩子在大人面前看起来像孩子。把这种节奏搞混的话,早点生产既不富裕也不可爱的水果,很快就会枯萎。“中国教育专家孔子早在数千年前就提出了“唯物主义教学”的思想。教育需要孩子成长的速度。但在现代社会,一些教育机构和家长失去耐心,学校教育出现后化学现象。“学前教育化学”是全民幼儿教育的产物,其特点是功能性奖学金,对学校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的后果。、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负面影响
(一)教学内容知识化
人的生理成长是有阶段性和规律性的,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认知缺乏稳定性和可逆性,无法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所以教育部对幼儿的认知教育要求普遍较低,只是要求幼儿能“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要求3~4岁幼儿能数出5个物体、4~5岁幼儿能简单比较数的大小、5~6岁儿童懂得10以内的加、减法等。但是许多幼儿园不顾幼儿的生理发展、思维能力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随意增加幼儿园课程的难度,甚至要求幼儿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几百个汉字,并将这些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成绩。这无疑给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许多幼儿对写字、数数等产生了厌烦心理,使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教学组织小学化
大多数幼儿园在教学组织方面,仍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中心,幼儿操作探究型的活动较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忽略了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本人观察这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发现如上课期间,小朋友们被训练成了小机器人喊着响亮的口号:“小手放在大腿上,不许说话,不许闹,认真听讲,服从安排。”琴键上的任何一个音都是老师编排好的口令,孩子们机械地被指令化,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这种组织方式不仅强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更是抑制了幼儿好动的天性,极易出现畏惧情绪。
(三)评价标准的小学化
这有三个意思:幼儿园的标准。许多家长把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作为评价幼儿园质量的标准。二、幼儿园对教师工作的看法。许多幼儿园组织不同类型的游戏:字母、图片、英语语言等,其中幼儿园教师的成绩是重要的考试标准。第三,许多幼儿园教师有能力处理知识问题,课堂纪律是儿童“复习”的潜在指标,许多儿童通过“好”教师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作出积极反应。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办法
(一)制定科学的升学评价
在入学和高等教育考试中,应完善标准,不仅要在智力上,而且要全面制定评价标准。
合理的评价可以减少儿童的学校学习,为儿童进行全面的学习,避免儿童学习压力,在大学考试中可以合理地评价儿童的能力,例如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让幼儿做好表演的准备。这将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方法是在考试中全面评估儿童,了解儿童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幼儿园的教学模式
首先,建立以兴趣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学模式。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好奇心最强的时期,他们需要在与小朋友交往、游戏活动中感受世界、理解世界。将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知识灌输,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开展活动,以做游戏、讲故事、做手工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等。其次,以合适的方式开展识字和数数教学。许多儿童对识字、数数等有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幼儿在父母的指导下识字、读英语、数数等,许多家长也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上”“下”“人”等简单的汉字,认识“1”“2”“3”等数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方式开展简单的数数和识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游戏化、生活化和故事化的活动中促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
(三)合理处理幼儿与家长的关系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家长与幼儿之间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过分宠爱和过多管制。这两种现象都出于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但是,在方式和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这种现象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家长同幼儿园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和隔阂。面对这种情况,幼师要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感受到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后的进步和改变,以此来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四)教师强化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找准定位,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组织应变能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幼儿园教师。与此同时,爱岗敬业、关爱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能始终牢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严格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要求,同时遵循《纲要》、《指南》以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精神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五)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
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育,以及需要使儿童健康发展成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维护儿童权利,扩大游戏活动,作为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使儿童能够在考虑到个人差异的情况下发展游戏技能。该课程旨在与儿童的兴趣相结合,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设计适当的活动,加强儿童的参与。促进一种氛围的活动,使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更好地学习、获得知识、促进团结、学习和与他人玩耍。幼儿园是为了规定学校,招聘专业教师,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同时给老师们孩子的快乐,更好地教学。当招聘教师遇到困难时,可以改进管理,以改善当前的教学和学习体验。。
结束语
总之,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基本上已经消失,需要各国、儿童保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为儿童的成长创造真正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潘凤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和治理对策[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48.
[2]梁慧.刍议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才智,2019(34):44.
[3]张雯.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19(34):63.
[4]夏应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读写算,2019(32):44.
[5]罗再英.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