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21期   作者:李丽
[导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下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创造性
        李丽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华侨中学   福建省福州市  福建省福州市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下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更加注重创造性、创新能力。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布置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创新,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术鉴赏;教学探讨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现下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注重综合性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创造即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等,本质上就是修正与改造旧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与完善新事物。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师要把美术鉴赏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一、问题导入,启发学生思考
        疑则思,思则进。只有引发学生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延伸与拓展。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与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用问题式互动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问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教学课堂,在学生好奇心理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然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延伸思考,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展开谈论与交流,以此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与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以“色彩的对比”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对比,让学生能利用对比色装点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辨别以及对色彩对比的出不认识,以及对美的感知。在教学课堂开展时,教师可以先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对比色,在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对比色?从而通过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课堂上,并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让给学生感受到对比色的强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色轮让学生探究哪些颜色是对比色,促使学生分析这些对比色具备哪些特征,促使学生全面了解补色的关系。为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与交流,促使学生深度探析对比色。


二、任务开放,拓展学生思维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通过任务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较为简单,往往只要简单地操作即可完成,无法发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作用。另外,固定统一的任务,还会导致学生之间出现抄袭的情况,学生无法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任务,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例如:以“色彩的和谐”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邻近色,促使学生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引导学生用邻近色进行涂色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然后呈现出色轮表,促使学生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这一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用邻近色绘制一幅画面,通过开放性任务的布置,学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个性培养,促进个性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营造一个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十分重要,为学生营造创造性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创新想法与思维,凸显出重要的创造性,教师应当大力倡导学生对美术学习、创作的多养性想法,促使学生形成多养性风格,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多种类型的人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减初中生的压力和束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以此最大程度地启发学生的主体潜力。对于学生不同的创新,教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敢于探索不同的风格。
        例如:以“美丽的纹样”这一课为例,教学目标主要是促使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并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装饰适合纹样。在实际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动手绘画这一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创造与创新,促使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从而通过自主绘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结:
        总而言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及其他方面入手,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学习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元秋.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的教学有效性对策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24):182.
[2]王建勇.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 2019, 000(016):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