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7月第21期   作者:吴惠
[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改革。

        吴惠
        (广东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东莞,523073)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诉求,同时对如何应用信息交互技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产生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电子商务专业本身即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热门专业。因此,在“互联网+”的视域下,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是当下高等院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时代需求,也是高等教育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
        引言
        在市场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深化产教融合,根据“互联网+”的特性,对人才进行综合化培养,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进行工作能力的塑造,从而更好地实现行业与学校专业之间的无缝连接。
        1电子商务专业特点
        由于电商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贸易活动,因此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知识,能够对市场行为展开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市场敏感度。此外,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熟悉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行业和物流行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了解物流知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内容也相对较为混杂,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也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和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存在一定的内容重复。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
        2.1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在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中首先就应当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从而才能使得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与改变。此外,高校大学生也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改变自己以往的学习方法与记忆手段,将更多的学习精力放到理解专业知识上,并整合身边一切可用资源来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活动。
        2.2科学安排实践课程
        通过实践,学生会更清楚自己哪方面比较欠缺,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职场竞争的残酷性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子商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电子商务课程主要是在网络下进行,很多电子商务课程的理论教师在在课后布置作业都会采用实践的形式,因此高校电子商务的实践课程教学的组织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真正的电子商务企业中或者校办企业中实践效果会更好。
        2.3实现课程专业的全面融合
        课程是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产学融合的重要桥梁,做好课程的调整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电子商务产教融合所带来的建设成果。针对课程和专业的融合,高校要了解“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积极调整课程结构,由于当下很多电子商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和实际发展脱节,所以,学校要以专业课程作为重要导向,将技术类、营销类、管理类课程作为电子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并增加更多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让学生打开视野熟悉“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手段,也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综合能力,通过课程专业的融合,培养综合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推进课程与专业融合的过程中,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也要加强师资水平的构建,让教师有机会到企业中进行实践,从而完善能力,以更强的实践素养指导教学,学校也可以和企业签订人才发展计划,让教师以顾问身份参与到企业运营过程中,或者和企业合作开设实验基地项目,让教师和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市场中的电子商务动态信息,满足教师以及学生的学习科研需求。课程与专业的融合也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引导,让学生在大众创意、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健全自主创业的心理,把握好电商人的底线,坚守职业道德,这些认知层面的培养都需要纳入课程专业融合的过程中。


        2.4着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要想更好地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必不可少,网络教学平台应当包含网络教室、网络考场、网络自由讨论室等。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而且平台中包含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建立建设网络教室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解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建设网络自由讨论室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使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发言权。而建设网络知识储备室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可以让学生自主检索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内容[5]。建设网络考场可以使传统烦琐的阅卷程序得到简化,在网络考场中,教师将试题发布出来,而学生则在网络上答题并点击提交。在学生提交之后,后台会自动阅卷并出成绩,从而使学生快速知晓自己的成绩。
        2.5对专业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倒逼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混合式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线性知识传输,使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建构。针对高职教育来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应大力开展课程网络建设,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进行混合式改革,使得课程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变成学习者为中心,知识传递从显性传递转化成隐性传递。混合式教学既是“互联网+”时代的呼唤,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产物,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实现自主性和交互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专业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完成的,而线上教育的跨时空性能够帮助学习系统知识,并及时和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来完成其自身的知识和技术能力建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时间,吸纳各种碎片化知识。而实现以上目标的途径是深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改革。首先应根据人才培养理念和“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建立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借助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其次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线上教学并非是把线下教学搬到线上,而是整个教学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考核也应体现教学改革,增加线上考核的权重。最后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反馈、同行评议等方式对混合式改革进行课程评估,以评促改。当然,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教学改革的前提是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并辅以教师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混合式教学改革应先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着手,形成样本课程,教学团队彼此帮、传、带、教,这样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电子商务专科课程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同时,高校也要重产教融合的角度,真正关注行业以及企业的动态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在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优势带动下,抓住时代机遇,以更强的专业能力胜任岗位工作。高校也要积极推动校企共建项目,通过紧密合作打造电子商务金牌专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参与企业中进行工作,也要打造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团队,注重应用型教师的培养,让产教融合真正融入到高校电子商务教学体系中,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韩东方.“互联网+”时期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6):143-144.
        [2]白洁.“互联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电子商务,2019(8):79-80.
        [3]史庆滨.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兼职教师“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9(5):77-78.
        [4]江美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J].广东经济,2019,(10):295—295.
        [5]王林,刘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J].学周刊,2019,395(11):18—19.
        [6]刘洁.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605(15):184—185.
        [7]范敏,方小教.“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1):117—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