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君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1、教学设计理念
京剧教学是艺术文化中最富有感染力的戏曲艺术之一,音乐体验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由于音乐本身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特征,所以在音乐体验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体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体,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感,提高感受与鉴赏能力。本章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二下第八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的片段,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是穆桂英经佘太君劝说后,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定挂帅出征的一段唱腔。《我不挂帅谁挂帅》中的穆桂英属于青衣行当,挂帅出征时她已是50岁,所以根据人物年龄,这段流水的速度是中速稍快。
2、教材分析
《我不挂帅谁挂帅》选自历史剧《穆桂英挂帅》的第五场的片段,表现的是宋朝的故事,是穆桂英经佘太君劝说后,以国家大局为重,决定挂帅出征的一段唱腔。《我不挂帅谁挂帅》中的穆桂英属于青衣行当,挂帅出征时她已是50岁,所以根据人物年龄,这段流水的速度是中速稍快。
3、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对于传统音乐的理解有一定基础,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我们任课老师应该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变化,并能通过语言描述或表现出来,这对于本节欣赏课至关重要。
4、教学目标设计: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
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并通过表演表现京剧的场面;发展并传承京剧艺术。
(3)知识与技能:
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唱段,感受京剧西皮声腔在旋律、情绪上的特点;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及贡献。
5、教学重难点设计
教学重点:(1)体验京剧的四大功夫——唱
(2)体验京剧的四大功夫——做
教学难点:京剧的念词以及唱腔的归韵,还有动作的精准
6、教法、学法设计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运用图示法使抽象的音乐直观化、形象化。
7、教学用具及媒体设计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提前预习和资料的查找
8、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设计
一、导课:
(设计意图:重温并巩固戏曲歌曲《唱脸谱》,为本节课感受京剧予以铺垫。)
学生表演唱《唱脸谱》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起演唱的是戏曲当中的哪个剧种呢?
京 剧
二、授新京剧—— 《穆桂英挂帅》:
(设计意图:认识并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事迹及贡献,了解本节课学习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引起学生对传统京剧的兴趣和喜爱。)
在京剧二百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非常多优秀的戏曲大师,我们知道被称之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是哪位京剧大师吗?
1、了解梅兰芳
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是中国当代最卓越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戏曲艺术家的杰出代表。梅兰芳及其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其优秀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一部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中的《我不挂帅谁挂帅》唱段。
2、《穆桂英挂帅》背景知识
北宋时期西夏安王犯境,边关告急。杨门一家虽屡遭奸臣陷害,但在佘老太君说服下,穆桂英以民族大义为重,决定挂帅出征。
3、听辨《穆桂英挂帅》的唱腔——课堂合作探究
(1)提问:聆听穆桂英挂帅《我不挂帅谁挂帅》唱段,属于西皮腔还是二黄腔?(学生回答)
师总结:西皮腔是一种节奏紧凑,速度会稍快一些,唱腔明快、活泼的曲调。 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2)示范念词《我不挂帅谁挂帅》
(设计意图:老师的示范念词予以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学生们能够发现京剧的位置、字音、状态等是与平时状态不相同的,可以对接下来的学习起到提示作用。)
学生展示,老师予以肯定的评价。但通过老师示范,听出其京剧念词与朗读的不同。
(3)喊嗓子
(设计意图:老师对京剧旦角小嗓的位置做以要求和讲解,提示学生京剧的站姿、状态等,为学生今后对于京剧的体验及鉴赏起到一定的引导性。)
唱脸谱当中我们用的老生唱腔的大白嗓,而今天我们唱的是旦角。需要的是小嗓。假声的高位置。我们用yi母音来发声。螺旋式上升多的方式。要求:(站立起来:立腰、提顶、小丁子步)前膛音、鼻腔、头腔。三点一线。
(4)唱腔
(设计意图:老师带领学生体验唱腔的节奏点、旋律起伏、以及呼吸气口,感受京剧的韵味。培养学生参与并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旋律的内在美。)
1、手掌拍节奏。2、听鼓点。3、听重音。4、听韵味
三、表演《穆桂英挂帅》(京剧的做 ——课堂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接触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艺术,每一动作讲究精准,要求细腻,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之处。)
1、京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艺术,舞台上没有的实物,要靠演员的身段动作来表演,这种表演称之为“做”。京剧当中的“做”是夸张的。
(1、手势:兰花指,姿势:侧身站给观众(子午相,立体感)
(2、脚位:左脚前,右脚撤步垫脚
(3、亮相:左手托兰花掌,右手压兰花掌。手臂舒展弧形,右手左手水袖甩。定点眼睛看前。
2、京剧大舞台 (小组内表演)小组点评,师总结评价。
3、看视频表演:李胜素老师表演《穆桂英挂帅》。对比感受与自己表演的不同,加深对于京剧艺术家的了解。
四、总结:京剧的传承
京剧艺术是我国京剧唱念做打的艺术浓缩着真善美的智慧,演绎着人生大舞台的悲欢离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退色的价值。
五、板书设计
京剧——《穆桂英挂帅》
京剧的唱 京剧的做
.png)
《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 京剧的传承
六、练习设计
课前资料准备,创编表演,课堂讨论,每个学生搜集中国优秀的戏曲艺术音响资料,供下节课一起分享。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京剧的四大功夫为主线,串联整个教学环节。亮点:本节课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从梅兰芳为出发点,告知学生今天我们感受并体验到传统戏曲——穆桂英挂帅;紧接着从京剧的四大功夫——唱出发,体会京剧的发声位置、京剧的念词以及声腔归韵;最后学生参与京剧四大功夫——做的表演艺术,切身感受京剧中穆桂英的形象特点。以民族大义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学生以继承并弘扬民族精神为中学生的使命及责任感结束本课。
不足:因学校教学安排冲突,临时调整课程安排,对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时间把握不足,应变能力欠佳。且因时间把握不准确,导致欣赏京剧大师视频环节遗漏,对最后教师总结升华产生影响。但学生总结到位。
改进:本节课对唱腔及念词、表演等方面应再深究及挖掘,教师的基本功越扎实,对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就越准确,也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扬和进步起到促进作用;结束的总结语应精炼、简洁、大方。还可再细细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