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生物资源与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7月第21期   作者:李强
[导读]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制作植物标本、进行生物调查、课外探究、制作以及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李强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初级中学      723400
        摘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制作植物标本、进行生物调查、课外探究、制作以及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的课外体验,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认知基础。规范课外实践,形成课外探究的模式对现行单元式教材教学具有及时辅助作用。
        关键词: 地域;生物资源;调查;实践
        一、调查与分析数据:
        对学生进行佛坪山区自然环境及生物资源分布情况的调查并对调查表相关数据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对本地学生原有生物知识储备进行了初步估量。分析报告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对生物教学侧重点、教学情境的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设计、课外活动的组织等有指导意义。
        分析报告显示:
        学生调查的动植物种类分别约占当地已知动植物种类的10.9%和6.4%,由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当地动植物了解的还很少,虽然有些动植物很常见,但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和了解,也说明学生没有意识在生活中积累生物知识学习,但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约占总数的16%,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实事求是地写出调查生物的生物学名、生活环境、繁殖方式、形态结构特征等,描述也都比较准确,其中有学生除了完成调查表以外还将自己查阅的有关资料也附在表后,非常详实。说明学生利用网络手段环境能力收集提取资料能力较强。
        从发放调查表到学生调查,再到收回调查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调查,及时解决学生调查中的问题,建立 “小小生物家”QQ群,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在群中进行交流。
        二、当地资源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搜集整理完成《佛坪当地常见珍稀植物、动物、真菌图谱》,详细介绍了常见动植物及真菌的特征、分类及分布。
        佛坪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气候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山地暖温带气候;并受地形和森林植被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秦岭山脉不仅是动物地理区划上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造就秦岭地区蕴涵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根据调查和文献资料佛坪县苔藓植物151种,蕨类植物共有92种,种子植物1326种,真菌183种,野生脊椎动物250种,两栖动物5种。

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鉴于多样的生物种类,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产生的朴素的知识文化本就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图谱》的形成,在教学中更科学合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
        三、完成生物教材与佛坪县生物教学资源利用分析备忘录
?   以人教版中《生物的特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最熟悉和喜爱的几种生物,然后对生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归纳,理解到底什么是生物。
?    当然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真正意义有效地利用区域生物资源为教学服务。分析区域已有资源,为合理进行资源与教材整合,课题组根据教材做了部分资源规划。
        四、设计了合理实践活动
1.制作植物标本。生物标本直观体现物种的性状,对形态特征、分布、植物分类是不可少的证据。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是按照单元教学时间来设计的,而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季节和环境的局限性。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在教学过程中可摆脱时空限制,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学习活动。
2.进行生物调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学生表现出极大积极性,在活动中积极交流并向老师请教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3.参与生产与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在体验中思考学习探究生物知识。佛坪常见生产实践活动较易参与,如:植物嫁接,板栗、土豆葡萄的栽培会用到植物无性生殖相关知识、馒头、泡菜、米酒、腊肉制作用到植物无性生殖、细菌与真菌繁殖知识,食用菌香菇、木耳等会运用到真菌的生理特征及性状等知识;;玉米、豆类等植物可区分但、双子叶植物种子特征。
        通过研究实践课题组总结出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课外实践和探究活动模式,设计课外实践探究活动16项,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4.与佛坪两个自然保护区资源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进行生物与环境的教育。
        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分别与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协商,两个保护区有科教科承担,每年给学生进行两次以上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相关展馆并派出讲解员义务给与专业讲解。
        根据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和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生物学习过程具体的探究实践会对学生形成较强感官刺激,从而有较强的认知愿望,探究过程正是提炼、加工、纠正知识信息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制作植物标本、进行生物调查、课外探究、制作以及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的课外体验,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认知基础。规范课外实践,形成课外探究的模式对现行单元式教材教学具有及时辅助作用。

参考资料和文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
《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坤良、李登武、王开锋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