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7月第21期   作者: 余林玲 王世章
[导读] 民办高校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其开设的舞蹈相关的课程教育也势头正盛
 
         余林玲   王世章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  要: 民办高校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起来,其开设的舞蹈相关的课程教育也势头正盛。虽然在近些年来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但是经过笔者的调研,发现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度重视学生的专业技巧,但是没有注重理论的学习,这就导致舞蹈课堂不能从全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教育。因而,要想真正的实现民办艺术高校舞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课堂的教育方法的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课堂教育的发展。本文选取民办艺术高校舞蹈专业作为研究现状,对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改进措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办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舞蹈专业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我国的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人民群众中也广泛的流传。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在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舞蹈由众多的劳动者集体进行创作,随后又会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和发扬。而且迄今为止继续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同样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特色,不仅体现了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和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文化背景,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逐步注入新鲜的血液。舞蹈不仅体现出了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且一直保持着它独特的生命意识,并且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持续蔓延。
        一、民办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课堂质量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上的现状
        在舞蹈教学资源的现状上。主要是在现代化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资源主要指的是舞蹈教材,舞蹈器具,舞蹈器材以及舞蹈相关硬件或者软件资源的更新和存在是否完整,但是因舞蹈学校教学过程中,因为舞蹈器材的消耗过大、器材老旧,舞蹈教材的传统化从而导致在舞蹈课堂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在舞蹈器材上可以发现,在舞蹈专业中,器材的数量和完整度不存在缺少的状态,但是器材的新旧程度会影响学生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会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出现受伤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舞蹈教学质量变差的情况。
        在舞蹈教材方面,由于教材的新旧和教学理念的新旧,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教学思想短板变的可能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深度,影响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上的现状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在课堂中教师更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今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教师在进行教书育人时,不能仅仅单独关注于知识的传递,同时要融入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展。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因而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也不能仅仅主要采用口头讲解和身体力行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工作。根据笔者的调研现状,由于舞蹈专业类别起源的文化不同,而不同的专业类别可能有着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韵律,所以学生自己对于舞蹈的内涵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要去了解某个动作和服饰是在怎样的社会生活或者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族信仰下形成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将舞蹈更好的继承下来。由于舞蹈传承具有其他专业不能相比的历史文化因素,因而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对动作的基本要领进行传授,同样需要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去了解内涵,同时需要借助讲创建舞蹈背后的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多是在课堂上示范正确的动作然后学生照猫画虎一样模仿老师的动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而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舞蹈修养和专业素养,了解更多地舞蹈创作的背景知识。
        (三)师资资源上的现状
    教师是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引领者,因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的能力深深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校虽不乏优秀的高文凭高职称的副教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也得到了改善,年龄断层问题基本解决,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舞蹈类专业生师比应保持在11:1的国家合格要求范围内;舞蹈表演专业的生师比例降低到8:1。而就目前民办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因近两年政策上的扩招,部分院校生师比已达24:1,所有课任老师严重超课时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但是各高校即将迎来《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意见》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努力改善师生配比,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为新进教师,由于年龄偏低,教学经验与科研能力还有一定欠缺。因此,怎么样让这些年轻教师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是未来一段时间将要面临的问题。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教师对于学生教学的认真情况,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需要教师可以具备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
        二、影响舞蹈专业教学课堂质量的因素
        (一)未正确认识舞蹈的本质
    舞蹈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是人民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创造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大幅度提升逐渐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在我国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舞蹈教学作为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精神面貌。
    但是随着专业意识的强化,使得部分地方院校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忽视了舞蹈中的文化因素,很多学生的表演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但是自己却说不清楚、讲不明白其中的缘由,也很难总结出个人的实践经验、演出心得,更不容易写出实质性的舞蹈鉴赏与评论,正是因为学生缺乏文艺理论方面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舞蹈深层次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再比如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动作要领,没能了解该舞蹈的起源、发展和衍变,导致在学习的同时不能体会到舞蹈的精髓,光有形缺乏舞意,舞蹈动作缺乏动律感,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舞蹈的本质和历史。
        (二)舞蹈实践环节尺度的把握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舞蹈专业在近些年来更加迅速发展起来,人们通过舞蹈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如今在一些与对外经济交往的贸易演出上,舞蹈的表演成为一种展现中华文明文化的一方式。但民办类高校要服务地方,有许多公益性演出,不仅会耽搁教学进度,学生也因演出任务繁重产生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由于观众现在欣赏到的舞蹈作品有一部分还属于经典的作品,学校应该承担起对于舞蹈发展的责任,需要在注重舞蹈教学的同时,来推动舞蹈发展和创新工作的落实,在进行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迎合观众的审美情绪,同时还要注重舞蹈内容美和形式美,注重符合学生的发展观念,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注重了理论上的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的舞蹈比赛和舞蹈培训,强化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三)实践与理论脱节
        由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要想实现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统一教师的上课进度,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就必须首先充分重视教材的编写。普通高校的教师和相关的艺术从业人员需要对其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正确的教材大纲,选取一些适合舞蹈教学的片段来编写出合适的普通高校教学的教材。除此之外,教学的教材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者要紧追时代的步伐,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对教材进行革新,使得民间舞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应该符合社会和时代的进程,从而推动舞蹈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专业课程中,将专业课程通过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下更加生动。
        
        三、提高舞蹈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重视文化内涵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舞蹈通过音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内容与情节,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了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体现了民族的生活风貌与民族情感。每个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舞蹈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中所凝结的智慧,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记录,反映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舞蹈来源于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同的舞蹈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二)深入挖掘舞蹈的“根”文化为舞蹈教学打好坚实基础
        舞蹈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但是一些舞蹈由于多种因素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少数民族可能人数较少或者较为落后,使得其具有特色的舞蹈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要想将这些蕴含着人类文明结晶的舞蹈传递下来,就需要一些大家去将其历史流传下来的舞蹈挖掘出来,并进行相应的改变和整理,从而推动该民族舞蹈的传承。
        在进行采风过程中,应该搜集多方面的材料,比如一些经典的文献资料和民间的手艺人、民间艺人的表演。由于舞蹈主要依赖于人们肢体动作的表现形式,所以其如今存在的书籍形式的语言内容较少。舞蹈大多都是依赖于民间的群众通过肢体动作的继承来实现传承的。因而学校应重视和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时间、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之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加强教师专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培养,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师资培训,以追踪学科前沿知识,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尤其需要进行教学、采风、演出创作实践与观摩。
        由于舞蹈的表演离不开音乐的参与,音乐帮助舞蹈具有更加有特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体现出来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因而在舞蹈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音乐进行挖掘,通过记录一些经典的民间乐曲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同样有助于我们对于舞蹈的挖掘,除此之外,舞蹈同样融合了一些服饰和造型等多种多样的美术文化,这些美术文化可以帮助舞蹈服装和造型设计,使得舞蹈有着更加立体化的形象,通过对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的掌握,也可以推动舞蹈的挖掘工作。    
        我们在使用多元化的途径进行民间舞蹈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舞蹈的现代化教学和现代化创作,我们应该将舞蹈注入新时代的发展元素,使得舞蹈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推动其在现今21世纪的发展和创新。
        (三)加强完善教学法
        教学者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教学体验,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提升,应该综合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今教学者在进行舞教学时,主要采用了口传身授法,对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方法,在本研究中限于篇幅因素我们将着重介绍下面几个方法。   
        首先,由于不同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因而学生进行舞蹈学习时需要对每种舞蹈的特征进行掌握。他们在进行舞蹈的区分时,可以采用地域划分,经济文化划分等多种方式来开展工作提高学习的效率。罗雄岩教授提出的经济文化划分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他主张,可以依据不同民生舞蹈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来进行区分,因此就有了:农耕文化型舞蹈、草原文化型舞蹈、绿洲文化型舞蹈、海洋文化型舞蹈和农牧文化型舞蹈等五类大类舞蹈。第二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不同的经济文化形态下的民族,可能有着相似的舞蹈姿态,比如一些高原民族由于地理气候和当地居民的审美因素造成的影响,藏族、傣族、苗族、彝族等民族使得他们的舞蹈有着顺一边顺的特征。通过对比教学法的使用,可以帮助同学们区分不同的舞蹈类型,使得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民间舞蹈。
        (四)充实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围绕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师资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双 师型”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完善师资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和发展 计划。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进校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对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使之尽快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加大对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学术会议、科研等支持,确保师资队伍 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结语
        舞蹈起源于人民的生活,具有优秀的文化历史。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发现如今舞蹈的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诸多民办高校舞蹈专业普遍存在着舞蹈教学教材不完善,相关的教师队伍水平较低的问题。
        如今人们对于舞蹈的意识停留在欣赏的状态,但是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对其进行创作和发展。笔者针对该类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措施。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学者应该在授课的同时将舞蹈所包含的精神和思想感情传递给同学,使同学对于舞蹈的内涵有着更深刻的把握。我们在使用多元化的途径进行舞蹈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重舞蹈的现代化教学和现代化创作,我们应该将舞蹈注入新时代的发展元素,使得舞蹈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舞蹈的教学工作开展,推动舞蹈的传承。
        
        参考文献
        [1]王莉.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J].艺术评鉴,2019(18):109-110
        [2]马慧.高校舞蹈教育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观,2019(10)
        [3]沈庆轮.综合类高校舞蹈艺术教育问题浅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3)
        [4]刘华.新时期高校舞蹈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艺术教育,2017,(Z6):111-112
        [5]崔琰.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探究[J].音乐时空,2016(10):166-167.
        [6]刘彦灵.舞蹈本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