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芳
八步区铺门镇中心学校,广西 贺州 542815
摘要:汉语言文学是高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占据着重要地位,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上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借助该学科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自主性。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利用汉语言文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策略展开分析,从小学语文健康人格塑造现状入手,在分析汉语言文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意义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融合策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健康人格;人文素养;教学措施
引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借助汉语言文学,让其和健康人格教学活动相互融合,打造出高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落实,尤其是语文教学,受到“大语文观”影响,学生不仅要掌握系统的语言表达方式,还要培养出健康的情感、心理认知,不断提高自身人格和人文修养。因此,利用汉语言文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现状
面对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教师必须认识到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重心集中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还要强化人文素养和人格塑造。
(一)语文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一些不良网络因素非常容易对学生的思维和性格养成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之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更多的是在通过其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这种影响会进一步扩大。小学是学生塑造人格,养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缺少美学教育等内容,授课形式单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很难深入开展,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也无法得到有效地培养。比如,目前,小学院校在考察语文学科时,大部分集中在理论知识层面,忽视了人文教育和时间,学生人格塑造受到阻碍,审美能力、感受能力较弱,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操作领域,对语文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也无法达到学科预期目标。
(二)小学生人格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学生还没有树立起完善的价值体系,缺少正确判断社会是非善恶的能力,需要得到教师、家长的正确引导。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不良举动,盲目跟风,过度追求自我,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最为主要的是,一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意志软弱,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出现情绪小成、萎靡不振等情况,导致生活和学习失去目标,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学习生涯。语文作为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载体之一,其教学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地发挥,语文教学活动脱离实际。以阅读教学为例,事实上,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作者思想等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观,从而逐渐地形成明辨是非、判断正误的能力。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学生阅读的“功利性”较强,缺少对文章背后内涵的分析和思考,语文学科中的情感素养培养目标自然也无法实现。
(三)语文课程知识结构亟待更新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很多高校的学科教育模式单一,缺少跨学科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健康人格无法得到全面提高。另外,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能力,思维活跃,并且具备较强的逻辑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学科内容还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也要随之完善,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此才能够促进人文素质得到真正提高。另外,语文课程知识结构中以考试考核点为主要教学目标,缺少对其他综合素养的培养内容,虽然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强化核心素养,教材内容上也发生了改变,但整体收效甚微。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问题,就要从知识结构的层面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更新,从而真正打造出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二、汉语言文学对健康人格塑造的作用价值
(一)汉语言文学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汉语言文学基本上囊括了小学阶段的所有语文知识,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科学合理地选择汉语言文学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并且融合人文素质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汉语言文学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视野开阔,文学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小学生数量不断提高,社会对学生专业最基础理论、综合能力、个人素养的要求不断天狗的今天,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汉语言知识,并且融合人文素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稳固的语文知识基础。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融入,可以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汉语言文学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上看,人文情怀、文化品质是每一个学生被急需要具备的,在语文学科中,最为直观地表现就是人文精神,将汉语言文学教学融入小学语文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人文情怀。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经典文学来花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以某校教师为例,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电视节目,并且在班级内开展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调动学生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积极性,在活动中逐步的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鉴赏能力和健康人格。由此可知,借助汉语言文学,在塑造健康人格同时,也在传递着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世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汉语言文学强化小学生主观能动性
除了上述两方面之外,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动,或多或少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塑造的推动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汉语、文字的魅力,在长期的熏陶中对祖国的热爱也逐步加深。所谓的利用汉语言文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就是从文学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唤醒学生的内心,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汉语言文学知识,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最终在思想层面产生共鸣,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在将汉语言文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也在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的积极性、好奇心、探究欲都会得到提高,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主动的吸收知识、消化知识。
三、利用汉语言文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具体策略
教师如果想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利用汉语言文学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由上可知,汉语言文学具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不容赘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介绍经典传世的汉语言文学,传递正能量。
(一)科学系统的选择语文教学内容
在汉语言文学中不仅包括了基础语言知识,还涉及能力训练、道德建设,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诸多助力,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在健康人格的塑造上。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基础知识尚待积累,因此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及合理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强化学生理解力、判断力,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最终创造出一个高效、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汉语言文学涵盖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细碎,这一特点和小学语文非常类似,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系统、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从目前来看,教师要充分把握住教学工作核心,从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最终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中的很多知识较为复杂,理解难度较大,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但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强化学生的共情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会得到显著提高。汉语言文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将文化训练和道德训练结合在一起后,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调动,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比如,将历史学科融入语文课程上,能够让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文化自信更加坚定。而如果将汉语言文学中的一些名家名篇有针对性地引入到小学语文教课堂上,让学生看到作者地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做人的准则,那么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健康的人格。比如,在《纪昌学射》这篇寓言中,教师就可以从汉语言文学的角度,引导学生系统地思考背后内涵,感受到文章想要表达的“恒心”、“耐心”、“毅力”等美好品质。如果按照普通的故事类文章展开教学,那么这篇文章的真正价值就会被削弱。教师不仅要和学生共同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展开学习和分析,真正了解做人的道理。借助科学的汉语言文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汉语言内容
根据实际调查可知,小学生大部分知识来自生活经验,想要将这种经验转嫁成真正的知识,还需要亲身实践。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创造出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创造性的活动,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人格魅力的关键。而汉语言文学基于占据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70%,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挖掘教材内汉语言文学内容,结合汉语言本身的特征,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更加系统地了解。也就是说,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本身打造出高质量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人格实践的机会。最为主要的是,在活动中,师生感情也会得到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比如,可以从《论语》中找出极片具有教育意义和故事性的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诗歌朗诵比赛、文学辩论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状态形成更加全面地了解,及时的展开引导。在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随之提高,真正建立健康的人格。总而言之,只要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汉语言文学的道德因素和正能量,让学生感同身受的展开学习,就可以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将汉语言文学和当下的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拓展课堂内容,打造良好的文学分为,引导学生用优秀的、熟悉的汉语言文学作品展开辩论。
(三)重点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更为主要的是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正确的价值观,体会百种人生,最终将阅读经验转变为实际的人格品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汉语言文学时,借助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言文学阅读习惯,对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强调课外阅读重要性,为学生制定出具体的汉语言文学课外阅读计划,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强化和发展。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事物和美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通过课外阅读接触到更多的汉语言文学文章,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比如:某校语文教师会在每个学期给学生制定系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外阅读计划,学生列出书单,让学生自行选择看书的内容。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个性差异,对汉语言文学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分层教学法或者翻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系统的提高,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另外,还要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指标,正确评估学生语文水平以及人格塑造情况,为后续的语文教学措施开展落实奠定基础。由上可知,汉语言文学融入小学语文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形成健康的人格。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停留在领会文章内容这一层面,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这种精神、知识内化,融入学生的身体中,继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比如:在《司马光》一课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中的各种人品道德内涵进行挖掘,展开针对性的核心素质教育,充分挖掘文章的教育价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确保人格构建工作顺利进行。《司马光》这篇文章是文言文,发生在宋朝,寓意在于让学生要善于思考,积极帮助他人,让学生自行理解文章内涵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从中国历史背景入手,逐渐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感悟文章内涵,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深刻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兴趣在刺激小学生主动投入到汉语言文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综合能力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在汉语言文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和文字的魅力。如果想要让学生不畏惧汉语言文学,而是主动地接受,积累基础知识,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强沉浸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感情的汉语言文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文学教育可以提高文学审美,让学生在文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教学活动日益丰富的今天,汉语言文学逐渐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重要素材之一。从实际教学经验来看,汉语言文学的融入,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在科学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开发都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新时期,教师还需要针对当前教学现状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汉语言和人格培养实现有机融合,并且作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以此打造出一个现代化、完善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韩蓓丽.浅析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融合策略[J].信息周刊,2019,000(048):P.1-1.
[2]王燕.论人文素质教学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融合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9(7):156-158.
[3]卢琼霞.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032(017):146-147.
[4]刘洁絮.人文素质教育与汉语言文学的结合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29):182-183.
[5]李英顺.基于网络环境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7).
[6]何琳.汉语言文学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融合策略研究[J].读天下(综合),2020,000(0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