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锡梅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嘉明镇大同中心小学校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倘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低迷,那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就会落空,培育肩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愿景也就会遥不可及。归因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围绕教学内容,依托教学环节,创设形象、多元、鲜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益。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详细论述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运用
而今,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堂,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归因于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不当,所以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益不太理想。
纵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无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形象、多元、鲜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效益。下面笔者将聚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重点围绕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在形象情景中理解抽象知识
做学习的主人、生命最宝贵、安全记心上、父母多爱我……这些都是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的一些内容。如何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为什么是最宝贵的?哪些安全知识需要牢记在心?从哪些地方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对我们的爱?……离开了具体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会对这些内容就会感觉到“云山雾水”“一无所知”。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蓝本”,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据此让学生在形象的教学情景中理解抽象的知识。
以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具象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笔者创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学生甲,在学习各门学科知识时,不仅善于自主探究,还习惯不耻下问。当他在学习中遇到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时,总是会请教父母、请教老师,甚至在有时候,他还会请教同学。他在学习方面既善于解决问题,也善于提出问题等。但是,学生乙,则不然。只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丁点儿困难,他就会将困难“束之高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问题、知识,老师在课堂中必定会讲到,只要自己上课用心听课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自己动脑筋、浪费时间去解决。
很显然,对比甲乙两名学生,学生甲真正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乙则不是。学生甲以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自主探究、不耻下问为蹊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乙则自始至终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在学习过程中显得特别消极、非常被动。
二、在多元情景中思辨多样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走进知识王国的一条必由之路。
同样,为了提升小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效益,教师也要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
首先,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创新多元的教学情景,并在多元的教学情景中呈现多样的问题。紧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地思辨多元情景中的多样问题。最后,学生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多样问题,还可以逐步习得相关知识。
比如说,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联系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创设了多元的教学情景,具体如下:小丽和妈妈去银行取钱,看到前来取款的人,都自觉主动地在自动柜员机前面排队;小东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方特主题公园,在每一个游乐设施前面,都有人在井然有序地排队等候;小雨的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又对班级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聚焦于这些多元的情景,教师进一步启迪学生思考多样的问题,诸如,“人们为什么要在自动柜员机前主动排队呢?插队不行吗?”“如果在方特主题公园玩游乐设施时,不排队,是不是会玩得更开心呢?”“修订完善班级制度,对于班级管理有用吗?”……在学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之后,笔者又引领他们思辨这些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引领学生聚焦多元情景,思辨多样问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鲜活情景中孕育良好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根本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牢记相关知识,还在于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相关知识,科学合理地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些鲜活的情景,让学生在鲜活的情景中孕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我很诚实”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鲜活的教学情景。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听写字词,小阳因为课前没有进行认真扎实地复习,所以在听写字词时,抓耳挠腮,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突然,他灵机一动,悄悄地将手伸向了放在桌兜里的语文课本……第二天,老师发听写单时,小阳战战兢兢、忐忑不安。当听到自己听写满分时,小阳心中窃喜。突然,同桌站起身来,对老师说:“老师,昨天听写时,小阳作弊!”小阳瞬间涨红了脸,但,他还想狡辩……
在学生观看完这段鲜活的情景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作弊可耻,狡辩更可耻!作为一名学生,考试作弊、故意狡辩,就是一种不诚实的表现。如此以来,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也就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了。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能够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依托教学环境,创设形象、多元、鲜活的教学情景,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形象的情景中理解抽象的知识,在多元的情景中思辨多样的问题以及在鲜活的情景中孕育良好的评价。与此同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益就会大幅提升,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就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全面落实,为小学生将来成长为一名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色彩斑斓的精神底色。
参考文献:
1.林素娟.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以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过年啦》一课为例[J].考试周刊, 2019,(68):128.
2.傅发水.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索[J].文渊(高中版),2019,(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