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2期   作者:吕楚霞
[导读] 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每一个人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
        吕楚霞
        广东省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 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都需要每一个人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都需要每一个人靠辛勤的劳动来实现。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缺乏过硬的劳动技能以及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正因为如此,在职业学校教育中渗透与开展劳动教育迫在眉睫。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当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办公室、走进工厂时,他们就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劳动机会。以此为契机、为平台,正就可以培养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过硬的劳动技能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详细论述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 产教融合背景,职业学校,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与工厂企业,根据各自实际需求联合办学,工厂企业为职业学校学生搭建见习实践平台,职业学校按照工厂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实用人才。步入教育新时代,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职业学校的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办学模式。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然而,通过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深入调查,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既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还缺乏过硬的劳动技能,也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迫在眉睫。鉴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职业学校教师在渗透与开展劳动教育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下面笔者将围绕“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劳动技能和培养劳动习惯”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依托产教融合,培养劳动意识,让学生“爱劳动”
        家里的屋子乱了,等妈妈收拾;阳台的花盆干了,等爸爸浇灌;教室的纸屑满地,等值日生打扫……这一切,都是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的具体表现。学生并不是不具备收拾屋子、浇灌花草、捡起纸屑的能力,而是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
        良好的劳动意识源自于清晰的劳动责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工厂企业跟岗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跟岗实习、实践的实际需求,清晰明确地规定每一位学生的劳动责任,即工作责任,如,让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维护工厂企业的电脑网络、办公设备、单位网站等。不仅如此,指导教师还要督促与引领学生将这些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做到细处。当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责任之后,指导教师要采取一些奖惩结合的办法,引导与督促他们积极主动、竭尽所能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责任。以此为契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
        良好的劳动意识源自于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劳动岗位最伟大……这些,都是正确的劳动观念。部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所以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潜意识中,存在劳动观念淡薄,甚至缺乏的现象,所以会导致他们劳动意识不强。因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要以计算机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跟岗实习岗位中的一些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为榜样,合情合景、润物无声、富有成效地渗透正确的劳动观念,将“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丽、劳动岗位最伟大”等正确的劳动观念根植于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内心深处,并让他们由此而产生良好的劳动意识。
        实践证明,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抓住产教融合契机,全方位、深层次培养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劳动意识。在良好劳动意识的驱动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会变得“爱劳动”。


        二、依托产教融合,培养劳动技能,让学生“会劳动”
        在以往“产教脱离”,或“产教融合不密切”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面临各种劳动任务的时候,普遍存在着“心有余而力不足”,或“眼高手低”的现实问题。之所以会面临这些现实问题,追本溯源,是因为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劳动技能。鉴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依托产教融合,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例如,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当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他们就会走进工厂企业,走上工作岗位,充分利用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解决工作岗位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现实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实际困难、现实问题,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会进一步理解、吸收、内化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还会逐渐研习、掌握、运用一些劳动技能。而这,正就是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一个过程。
        另外,在跟岗实习的过程中,为了更为显著、更为有效地培养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劳动技能,见习指导教师一定要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的放矢的指导。如,指导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快速精准地判断办公网络、办公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等。
        尤其是对于一些“含金量”较高,难度较大的劳动技能,职业学校的教师更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引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更为熟练地掌握各种劳动技能。
        由此可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当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劳动技能之后,他们就变得“会劳动”。一旦学生变得“会劳动”了,那么,“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及“眼高手低”的现实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三、依托产教融合,培养劳动习惯,让学生“勤劳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效益的重要保障。同样,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是提升劳动效益的重要保障。尽管劳动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么,他就会从这种良好的劳动习惯中受益无穷。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师也要依托产教融合,循序渐进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并让他们从“懒得劳动”变得“勤于劳动”。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明确的、具体的、人性化的劳动规章制度。在引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与跟岗实习时,指导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潜心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具体、以人为本的劳动岗位规章制度。在这些劳动岗位规章制度的约束与指引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也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形成的。在劳动岗位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在劳动成就感与幸福感的驱动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就会在经年累月中逐渐形成。
        总而言之,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怀穿”着“高大上”的理论知识,走进“接地气”的实践岗位。在实践岗位中,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内化理论知识,还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练就过硬的劳动技能以及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良好的劳动意识为内驱,以过硬的劳动技能为支撑,以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保障,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会变得“爱劳动”、“会劳动”、“勤劳动”,就会至真至切地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劳动的幸福,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劳动者。
参考文献:
1.王官成,金正连.助推劳动教育,职业院校有优势[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9(1):76-77.
2.周昌明.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 2015,(33):7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