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施黎
[导读] 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施黎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一中学  6622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并以语文知识中人文因素,熏陶他们的心灵,养成人文关怀素养,将学生打造成具有一定人文情怀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知识学科,它本身就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内容,往往更具备悠久文化历史的底蕴。已经升入高中学段的学生,是他们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时期。当人具有了一定良好而正确的价值观以后,则可使人能够正确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社会和面对生活,在与人相处当中,具有积极、和善与良好的态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现状
        (一)注重应试教育,轻视人文素养培养
        在目前社会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用人或升职都要论文凭,学生要论学习考试成绩。由此形成教师教得好与坏,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能否在未来有个好出路,要看他们学业成绩考得好不好。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致使教师在具体语文教学中,一位追求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进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而让学生没能形成相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那些相对听话的学生,他们似乎就知道埋头苦学,俨如一个个的书呆子。那些不怎么听话的学生,出现相对的叛逆心理,出现厌学现象,渐成一定相对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致使造成延误这样学生一生的后果。对学生进行美好心灵进行塑造,同样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育人任务。尽管目前是一种人才竞争社会,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则是一种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才无德,那么,他们同样不会被称之为人才,起码是不合格的人才。而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又恰恰是不重视对学生的心智进行培养。
        (二)缺少运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外活动
        可以理解,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习时间也相对紧张。即使这样,作为学校或教师也应适当安排一些有关语文学科方面的课外活动。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语文学科知识,同样需要与必要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最终还是需要由学生自己来打理,怎么样打理好学生个人的成长过程,需要学生以相应的学识和道德素养来做必要的支撑。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如果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外语文内容,进行一些阅读比赛、作文比赛或即兴演讲等活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自有较大助力作用。遗憾的是,有些学校或教师,却是很少或根本没有组织过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对人文素养培养的更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在影响着学生心灵上的熏陶,也在影响着学生相对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重视对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内涵的深度挖掘,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语文学科教学,相比其他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相对的优势。因为语文学科内容,蕴含的古今中外先进文化的内容相对丰富,容易感染学生心灵。建立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需要他们从所学的语文知识当中,吸取必要的营养。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伟人毛泽东将大自然的美与社会美实施融为一体赞美的基础上,还需要教师对这首诗的深刻内涵,进行一定深度的挖掘,用以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中蕴含的内涵,是在说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究竟是要谁来掌控。伟人毛泽东以天下事为己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他对人民与国家的关切之情,由此激发他要为人们谋幸福的豪情壮志。以这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就能让学生意识到,人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从中借鉴伟人精神,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且发奋学习,增强自己报效国家和人民的知识实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注重认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课外活动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比较可行而适宜的实践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运用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提高人文素养,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否得到人文素养的教育,或者是得到教育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相关的实践进行检验。而更多组织开展一些以语文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则是检验学生获得人文素养教育成果的一种简易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完《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组织开展一次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这篇课文是在描写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和勇于牺牲的精神,算是一种侠义英雄的形象。而对于这样的一个形象,课文以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进行了表现。围绕荆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一下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可以是:荆轲算不算是一个爱国英雄。以此样的辩论,让学生明白爱国,究竟是要爱一个小国,还是要爱一个大国。通过这样的辩论,尽管学生的辩论观点会有很多,但通过辩论,最终还是能够从荆轲身上学到一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接受到相关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注重营造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相关的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营造相对的人文素养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相关的人文气息。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准备好与文化信息相关的教学备案,令每一节语文课程都尽可能充满一定的人文气息。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除了要进行认真的讲解以外,还要做到让学生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些发表他们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比如,教师讲授《雷雨》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曹禺或周萍等人物,让学生从人物当中认知当时社会具有的现状,并给人物带来的遭遇。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真正懂课文所充斥的文学气息,并接受相关的人文素养教育。
        (四)运用多样化人文资源,拓展语文内容教育空间
        世界处处是知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室内,在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到处都可以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向生活的学习,学到诸多的人文知识。像学生去旅游,就可以留意旅游景区内存在的各类名胜古迹,并对名胜古迹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就可以学到在课本中难以学到的人文知识。比如,学生到在西柏坡进行旅游,就可以从西柏坡那里了解到,我国第一代创业建国的领导人,他们是在怎么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成功地领导了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了新中国。以此,让学生感悟到,任何的成功,都需要艰苦卓绝的付出。这就是运用多样化人文资源,拓展语文内容教育空间带来的益处。
        结语
        运用语文学科培养学生人文素质,需要教师深度挖掘课文人文教育素材,运用相对创新教法,强化人文思想意识教育,感染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齐凯,张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6).
[2]王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践[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7).
[3]卢正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读与写(中旬),2016(5).
[4]邵晶.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8).
[5]沈蓓莉.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路径[J].读天下(综合),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