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李淑娴
[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中,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李淑娴

        福建省宁化县水茜中心学校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中,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健康的心理,无论对于学生的成长还是将来应对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都是极为重要与关键的因素。这里,笔者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着手,尝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形成若干途径,从阅读教学引导、课文主旨讲解、课堂教学优化、课后作业布置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文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感悟,对今后进一步做好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也都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阅读教学;主旨讲解;优化课堂;课后作业
        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作为人文工具学科,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教学让学生学会交流与表达,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属于“教化”的范畴,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活泼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承担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对于学生良好品格及个性形成关键的小学时期,针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显得更为迫切,也是适应小学生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作出的教学应对与策略尝试。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更有助于学生阳光快乐地成长,还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里,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环节,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一简要的探讨。
        一、通过阅读教学引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阅读,是现代人的必备生活方式。在各种各样信息扑面而来的现代社会,更快、更好地吸收各种文本信息,并迅速做出应对与反应,是现代人每天必修的功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具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设健康的心理,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的时候,有助于进行有效的自我解决。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专注的心理品质,将有助于其今后面对大量信息时从容应对,也为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阶段,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准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心理学书籍,更要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心理学书籍的阅读。教师在阅读中加以引导,当学生在阅读心理健康书籍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向老师请教,并被引导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孩子们阅读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问题供学生讨论,也可以组织小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并带领学生高效地学习。要让孩子在阅读课的时候读有关心理的书籍,同时也要让孩子在课外多阅读一些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根据课堂阅读心理学内容多引导学生,也可以借由心理知识之外的其它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二、通过教材文本主旨的讲解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贯穿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线是爱的主题,从爱自己开始,进而爱人民、爱自然,再深化为爱祖国、爱科学。教师要认真有效地对这五爱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熏陶其爱的情操。心理健康是一切情绪情感健康的源头,需要结合语文课文主旨的讲解做好教学渗透。以讲解课文《鱼游到了纸上》为例,文本中着重塑造了一位身残志坚的聋哑青年形象,教师可以借助班班通视频,展示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场景,配之以教师适当的讲解、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体会聋哑青年对生活热爱的情感,以及认真做事、勤勉执着的美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聋哑青年身残志坚的意志,从而实现学生心灵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情趣。


        三、通过课堂教学优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一直是教育界热门的话题与尝试的重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理论其实最终都要落实到我们每一节具体的课堂中来。因此,通过课堂教学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由于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包括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及不健康的社会因素,加之当前在校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容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若能够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形成互相促进的学习小组,则有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协作与沟通,优化他们的个性品质。课堂教学优化,不仅要有助于学习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还要创造条件进行利于目标共享、互信互助、责任感与荣誉感方面的教育。优化的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会沟通、交流、协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独立,在独立中学会合作。同时,也培养他们融入群体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成功与快乐的社会生活习惯,做一个阳光、快乐、自信、有目标的新时代好少年。
        四、通过课后作业布置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不能仅仅将作业视为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情况检验的一种手段,更要将其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教师仅仅视作业为教学的一个补充,布置大量的作业,这不但使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被占据,而且难以提升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最终的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近些年来,尽管社会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改革也要求实现学生课业减负,可是实际上常常难以实现减负的效果。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抑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开发,让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学习趣味性和体现自己的长处,而且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应注重在减负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差异化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布置类型和难易不同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也应当实施精选精练的策略,形成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拾级而上的练习过程中自然而然掌握相关知识点。另外,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多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作业训练。例如,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选用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以使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体会。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才在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好心理健康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学习的效能与质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这里只是选择其中四个方面,即阅读教学引导、课文主旨讲解、课堂教学优化、课后作业布置展开论述,旨在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思考与探索。语文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还是一块肥沃的新天地,等待我们去开疆拓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把真善美的美好品质播撒到学生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养成其阳光与快乐的心理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06、01.
        [2]康丽丽.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现状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05、21.
        [3]杨圣舫.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才智,2019(34):77.
        [4]陈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68-69.
        [5]朱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谈[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上)[C].中国会议,2019-10-09:456-458.
        [6]宋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期上):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