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困境及解决措施研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恩特马克 萨都
[导读] 语言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理解,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恩特马克 萨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2
        摘要:语言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理解,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对小学阅读理解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存在问题,主要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阅读学习能力并且不能有效进行自学,从而对于语文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理解出现障碍主要都是由于语文知识方面的内容,很多同学还停留在一节课所学的语文知识上面,而非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
        学生理解障碍主要原因:思考不够深入、理解力差、语言界也较少、不爱动脑筋、思维习惯在浅层、不科学的阅读方法、对阅读的篇目不感兴趣、无阅读计划、没有阅读动力、自主学习意识差、不能长时间坚持、自控能力差、没有阅读氛围。综上所述,阅读障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字词,结构以及情境[1]。
一、语文阅读理解问题学生原因
        1.阅读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的障碍,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通过调查可知,学生更倾向于小说这种有故事性的文章或科普类有新意的文章进行阅读,但学生对于古诗文和散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在阅读古诗文和散文时存在阅读障碍,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所以才会失去阅读兴趣,导致语文阅读理解学习的动力不足[2]。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极力解决阅读障碍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有学习动机自发的去学习。
        2.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若读到的文章描述并没有在生活中所经历到,便会在理解相关内容时有障碍。 在人教版语文课本《开国大典》课文中,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由于小学生不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不能够深刻理解文中描述的激动自豪心情,在此教师应当补充相关知识,通过文字史料,视频片段等为学生补充相关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学生阅读前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理解相关的创作背景再进行阅读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在学生进行课下阅读时也应当主动了解文章创作背景。
        3.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新课标标准要求小学生应掌握相应阅读方法,如精读、默读、快读等。但目前不少学生不会略读和精读的合理使用[3]。这反映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应用到了这样的阅读方法,但学生并没有实际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阅读方法加以强调,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给出不同的阅读方法指导,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4.没有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前并没有主动进行预习,这样的课堂阅读效率很低。因此,养成阅读习惯及课前预习至关重要。同时阅读方法上对于不懂的词汇总是跳过,没有查阅资料和字典的习惯,所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勤奋的阅读习惯。
一、语文阅读理解问题教师教学原因
        1.没有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理解情况和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大都不尽相同,如果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并不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相应提升,应当根据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给出不同的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的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养成。


        2.忽略阅读能力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学生阅读遇到障碍时,没有让学生养成用办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得学生依赖于教师将读音或答案告诉他们。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或不懂的词语时,不能够做到查阅字典,还是利用猜或者跳过的方法也来应对生字,从而使学生懒于运用各种工具帮助自己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3.教学中教法的问题
        作为教师要为了学生的学而教,不能够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更不能只关注于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要重点关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问题解决策略
        1.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懂得。阅读前要从问题着手,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阅读。同时,让学生明白阅读的做法并不是更多的建立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而是要从文章本身获得。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思想和情感,从而获得准确的结论。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灯光》一课中,在激战前作者与郝副营长见面交谈时,文中描写郝副营长向往光明和幸福的前景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战斗中他并没有畏首畏尾,临阵脱逃,而是自己举着火把充当“灯光”为战友照亮生的希望,他自己英雄牺牲,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表现出他英勇战斗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动力,完全能感到他那颗为解放中国人民,为造福于中国人民而跳动的心。
        2.广泛系统地进行阅读,进行高阅读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大量广泛的阅读是提升阅读水平的重要保障。可以先阅读一些有辅助性的,比如拼音标注的读本或字词解释标注的读本进行阅读,并积累相关的字、词、句。日后慢慢提升,逐步阅读长句子和长篇章。阅读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不但培养了阅读兴趣,也提高了阅读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在课文讲解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讲授课文时,不应当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文章篇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后,提示学生对文章进行分层分段,感受文章中具体描述的细节和内容,体会其描述手法的优点和作用。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灯光》中,对于灯光的深层次理解、重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要讲清楚当时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在当时的大背景环境下进行理解,也可以采用情景剧的模式,让同学感受当时情况。
        4.运用多媒体为阅读做好辅助
        在语文阅读理解时,制约学生理解的一方面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学生阅读时应当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
        例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本《七律·长征》中所涉及到的背景是长征胜利之初,红军领导人毛泽东怀着激动喜悦心情所作。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红军抗战经历,没有经历过万里长征,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当时诗人的豪迈感情和激动之情。因此在讲解本篇文章之前, 应当为学生补充相应的知识背景,才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本篇文章。
        5.以写促读,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写和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进行阅读理解时,也应多鼓励学生动手写一写,把文中好句子进行摘抄或写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低年级阅读理解,很多文章都是排比句,要深刻体会其段落编排的逻辑性和文艺性,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模仿能力比较强。好的阅读理解有助于学生进行模仿,可以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理解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应当关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因材施教,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05):139.
[2]吴旻.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课堂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19):103+105.
[3]赵宛莺.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J].校园周刊,2019(09):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