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彦
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54
[内容摘要]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进行语言成文字的训练,不但要彰显它的人文性,也要发挥它的工具性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以达到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将“30+10”的课堂教学范式引进课堂,让减负增效扎根在课堂上。为达到这一目标,我采取了各种有效的练习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1.形式多样灵活,加大“练”的分量
2.运用分层方法,用“练”进行因材施教
3.注重练习效果,达到“练”的创造性
[关键词]
练 增效 减负 30+10
[正文]
教育部近几年反复强调要给学生减负,那么,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确保教育质量,我们能不能把作业设计,特别是家庭作业布置当作备课的内容之一进行精心设计容入课堂中,以尽量减少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切实做到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效呢?答案是肯定的。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实际上反映出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因此我觉得,从课堂练习研究入手,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来精简学生负担,既有利于破解长久以来存在的教育难点问题,有能消除家长“减负可能会减质”的担忧。因此,我便把课堂练习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将“30+10”教学范式引进课堂,让练习扎根在语文课堂中。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下面将一些具体的做法阐述如下:
一、“30+10”课堂教学范式的含义
“30+10”是指用30分钟完成原40分钟的基本教学任务,10分钟用于学生的当堂练习。“30+10”课堂教学范式的变革,不是简单机械地将时间切割成:30分钟讲,10分钟练,而是要求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以达到“教贵精简、学贵充分”的效果。这30分钟不是指老师教的时间,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下的学习活动时间。在这30分钟里,老师的“教”要有意识地围绕着“学”来设计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何时练字的书写,何时练用词的准确,何时练语句表达的通顺生动,何时练不同形式的段落结构、布局谋篇——这是练的内容与时机的恰当把握;怎样练听,怎样练说,怎样练读,怎样练写——这是练的形式与方法的巧妙设计;以及练的起点到终点的过程预设等等,这种以学定教,练在课堂的“教”与“学”行为的真正落实,方能让“30+10”的课堂教学真正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二、“30+10”课堂教学范式的尝试研究
1.形式多样灵活,加大“练”的分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机械枯燥乏味的课堂练习形式,使练习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以“动”为主线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操作、游戏、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贯穿起来,让课堂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荷花》一文描写荷花不同样子有这样几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开展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习这段时,出示如下作业练习:
(1)画:依据文中描述,画一画荷花的样子。
(2)说: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3)读:有感情地读出荷花的美丽多姿。
(4)写:仿写一组“总──分”结构的句子,用上 “……有的……有的……有的……”
这样的练习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
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作”为“乐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课堂上“练”的成分加大了,动笔的机会增加了,工具性得到了一定的彰显。
2.运用分层方法,用“练”进行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设计了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A沙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
B世界之窗里有各种游乐设施,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有______,还有_______。
这样,通过分层次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此外,学生的作业还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础知识;选做题面向优等生,重在培养创新能力。
3.注重练习效果,达到“练”的创造性
语文课应当成为儿童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学习。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练习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无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1)续写:学习了《漏》后,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
(2)迁移:学习《桂林山水》中对漓江水、桂林山的描写句子后,出示下列练习:这里的花真多呀,多得_____________;这里的花真美呀,美得____________;这里的花真香呀,香得____________。
(3)求异: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等课文之后,和文中的小主人公比一比,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4)拓展:如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可让学生通过查询、调查研究了解目前的环境状态,有什么想法,做简单的调查报告。促使学生拓展知识、发散思维,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三、实施“30+10”课堂教学范式的收获与感想
首先,“10分钟”的课堂练习,让老师充分走进了学生,可以根本改变学生的作业习惯。现在带一年级的教学,学生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我恰好利用“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从作业入手,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爱出错的毛病,使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完成质量大大改善,对完成作业的信心有所增加。
其次,以练习为突破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效,确保“减负不减质”。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消除了“课内损失课外补”现象给学生带来的作业负担,从时间和心理上削减了学生的负担。
再次,让“练”扎根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课堂练习为主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老师教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以练习设计为突破口,牵动了课堂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这一切变化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和反馈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越快发生。“30+10”这一教学范式恰是行为和反馈关系的课堂结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养成的。因此,只有将练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才能真正地感悟语文,将“工具性”语文落实于课堂;只有将练习扎根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在课内完成,真正做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