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小学 343600
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开端。整个学习过程是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和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素养的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我们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才能奠定今后数学学习及各科学习的坚实基础。而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只靠“做数学”就能达到的,它不是无声的。怎样才能让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说题”。
一、说题——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的数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一年级我们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由整数到小数再到分数,一步一步的延伸,最后贯穿。
如: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凑十法”,我们的教学要从“数的组成”开始,再到如何“凑十”进行计算,这不仅要学生多观察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说“你是这样凑十计算的”,只要一看见9就想到1,看到2就想到8······这样孩子们在不断的说与做中潜移默化的学会“凑十法”。
再如中高年级的简便运算,再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理解简算的目标就是“凑十、凑百、凑千······凑整”,从而使计算简单,还要让学生学会审题,让孩子多说题培养他们的数感,做到看见125就想到8,看见25就想到4……,有这样一道简算题“2.4×8.9 + 24×0.11”,教学中我让数学先观察这道题有什么奥秘,能简算吗?当时孩子们看题后有疑惑,有同学说“24能变成2.4就好了”,又有同学说“那也要0.11能变成1.1啊”,接下来就有同学举手“我知道怎么变式来简便运算了,我来说这道题”,通过这位同学的说题,大家明白了可以利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把“24×0.11”变成“2.4×1.1”,这样就可以运用分配律简算了。这时又有同学举手了“老师,我还能变前半部分进行简算,把2.4×8.9变成24×0.89”,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能灵活的的变式简算,课堂气氛活跃了,在说题做题中学生互相之间启迪了思维,轻松的掌握变式简算的技巧,而且大家说题的积极性很高,争着说题,审题准确,表述清楚,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简便运算的数感。这就“说题”的魅力。
二、说题-----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掌握数学的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表现,学会解题策略,学生终身受益,就是授之以渔。孩子们就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数学素养也就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解题策略包括图形题的作辅助线,画示意图,判断题的举反例,选择题的排除法,应用题的画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抓关键条件找等量关系,找解题方向……,这些解题策略不能单一的靠做题和老师讲解就能掌握的,而是要靠学生多说,在说中理解,说与做相结合,才能让他们的思路清晰,把解题策略表达出来其实就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
例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甲、乙两支不同的蜡烛,甲可以点燃4.5小时,乙可以点燃5小时,同时点燃3小时后,剩下两支蜡烛的长度正好相等,问甲、乙两支蜡烛的原长之比。”这道题乍一看很难,无从下手,我鼓励学生多读题,反复审题。有个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先给大家说说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孩子开始说题了“我发现题中有一个明显的等量关系,即同时点燃3小时后剩下的两支蜡烛长度正好相等,在巧用单位1就可以解答这道题”,“首先我把甲乙两支蜡烛的原长看着单位1,根据甲可以点4.5小时,就可以知道甲蜡烛每小时点它的 ,乙蜡烛每小时燃它的 ,然后就可以求出甲蜡烛3小时剩下它的 ,乙蜡烛3小时后剩下它的 ,再根据题中剩下的两支蜡烛的长度正好相等,即甲的 等于乙的 ,就可以推出甲蜡烛长3,乙蜡烛长 ,那么甲乙两支蜡烛的原长之比就是3∶,化简后就是6∶5。这道题学生就是抓住明显的等量关系,巧妙的利用单位1这个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全班同学在他的启发下茅塞顿开,有同学还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比例式解答。这是思维碰撞的火花,是知识的内化,是数学素养的一个升华。
三、说题――让无形的数学思想变得有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无形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难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能根据例题举一反三就不错了,数学思想对他们来说无形的,摸不着的。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无形的思想,“说题”不失为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我们数学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变中找不变”,这对学生来说是无形的,我们的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逐步渗透这个思想,不断的指导学生说题,在说中理解,在理解后说,由浅入深,一直贯穿到六年级,才能达到最后目标,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思想,并应用它解决问题。如:六年级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中山路小学六(1)班原有学生中男生占 ,后来又转来了6名男生,这时男生人数正好占全班人数的 ,这个班现有男生多少人?”。开始,同学们读完题后说“简单”:6÷(-)=72,可是一检验就迷茫了,进一步引导分析后,有同学说“这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一样,因为全班人数变了”,我适时地提醒大家再次读题审题,有一个数学思想可以帮助你们解题。这时有位同学眼睛一亮,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了,应用变中找不变的思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道题中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都是变化的量,只有女生人数是不变的,我们要把女生人数这个不变的量看作单位1才行,必须转化分率才能正确解答”。接下来,这位同学详细的讲解了解题过程,思路清晰,表述得非常完整。
这个学生的说题,让我格外惊喜,原来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变中抓不变”的思想,而且还能灵活自如的应用,这些都得益于六年教学中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的说题能力,只有在说中理解,在说中互相启迪,才能让无形的数学思想变得有形,才能在课堂上思想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学生的数学素养才有一个质的飞跃,数学课堂才变得“声情并茂”。
说题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一重要表现,它改变了以往“做数学”这一无声而又枯燥教学模式,转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给孩子们一个舞台,就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