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教育与大学生理性爱国培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1.刘宥余 2.祝真森 3.吴汉涛
[导读] 热爱祖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古今中外的爱国教育都伴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由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
        1.刘宥余 2.祝真森 3.吴汉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热爱祖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古今中外的爱国教育都伴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发展.由于大学生自身成长特点,他们刚刚成年,有较为鲜明的时代印记和性格特点,在很多关乎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会积极地表现出爱国热情,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是值得弘扬的,但是有时爱国主义情感表达方式却表现出了偏激和不理性。本文从大学生爱国类型及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原因,大学历史教育教学如何改进才能助推大学生理性爱国方面展开思考。
关键词:大学历史;教育教学;理性爱国
一、大学生爱国的分类以及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爱国的表现类型
        由于学者们持有“爱国主义最基本的表现是情感的表达,爱国情感中既有激情也有理性。”观点,所以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与表达也可以划分为理性爱国与非理性爱国两种类型。什么是理性爱国?中共十八大报告认为,理性爱国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的同时,要着眼于国家利益的大局,选挥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力求通过交流、对话、谈判、沟通、协商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换而言之,大学生理性爱国就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合法和平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与民族的热爱、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行为。大学生非理性爱国是相对于理性爱国而言,是指大学生群体在表达爱国诉求中,受到社会情绪影响而采用违法、暴力、情绪化等非理智手段来表达诉求的过程。非理性爱国往往夹杂着狭隘民族主义情感,具有社会性、情绪性的特点。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也处在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大学生对国家与民族的真诚的热爱,需要全体中国人这份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只有国家与民族充满爱,才可能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致力于解决我们民族振兴路途中的问题。但是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不能演化为情绪化、暴力化的非理性爱国行为,否则将对我们的民族振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损害。
(二)大学生非理性爱国行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我国进人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生在历次的爱国诉求中都表现显眼,无论中El钓鱼岛争议,抑或是南中国海争议中。这些关键点上,大学生群体的非理性爱国的表现,实在令人担忧,尤其在中日钓鱼岛争议的“日本购岛”事件,南海争议的“南海仲裁闹剧”中表现更加明显。为什么大学生在爱国方面表现如此积极而又如此不理智,让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吧。
1、历史教育方面。中国大学将近代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主干必须课是2004年开始,这对于从高中应试教育过来的大学生提供了补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机会,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近代遭受的屈辱、不公,以及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独立富强的振兴之路。但是受制于该门课程授课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影响,该门课程在讲授中存在照本宣科的古板灌输模式,也存在为了赢得热血学生好评而一味灌输狭隘民族主义或者将西方传媒观点大肆在课堂宣讲。正是由于灌输教育效果不佳,狭隘民族主义历史教学模式与西方意识形态入侵课堂,导致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在一些国际事件中,为了维护国家荣誉与领土主权,做出不少非理性行为。
        2、国际与社会环境方面。当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对还深陷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中国迅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令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强国深感恐惧,他们恐惧强大的中国会扭转世界旧秩序,恐惧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会演变他们,恐惧中国人民会报复上世纪他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战火与屈辱。

为此他们经常在经济上进行贸易保护,打击中国企业;在外交上国际形象上羞辱中国;在军事上围堵恐吓中国;在领土主权争议上偏袒另一方;在内政上,对中国指手画脚而对自己阵营的无人权行为视而不见。正是由于西方社会的崛起中国的偏见以及蛮横无理,导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在一些关键的国际事件的爱国行动中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如钓鱼钓争议的抵制日货、南海争议中抵制肯德基等。
        3、网络技术方面。随着中国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手机的广泛应用,微信、微博、QQ等等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信息收集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西方敌对势力自然也不会错失利用这些平台扶持他们的网络代理人,宣传他们价值观,分化中华民族。正是由于一些网络大V,公知的一些宣传狭隘民族主义、诋毁中国共产党主权妥协等,导致大学生与中国人民对事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件失去理性思维,采用非理性的表达方式。
4、个人思维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家长溺爱,导致其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叛逆,不喜欢说教,容易被一些网络传媒、西方意识形态迷惑误导。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自然会坚持自己臆想的“爱国”正确表达方式,进行情绪宣泄,而不顾亲人、政府的苦苦规劝。
2大学历史教育在大学生理性爱国培育中的对策研究
2.1大学历史教育者讲授内容要避免情绪化
大学历史课教师要做到“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最主要的就是要从客观历史出发,艺术性的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历史,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化的看法或者从网络道听途说的野史纳入课堂讲授,以此来博取学生的“新鲜感”“好评度”,更不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自己的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观强加给学生。在这方面,大学历史教师应该要做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历史观,自己要明白“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和“一个民族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他们胜利时的收获”的道理
2.2大学历史教育注重启发性教育
        在大学生历史教育中,我们历史教师需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模式开展。在讨论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有许多大学生借着爱国的名义去逃课,去游行示威,去打砸烧抢,想着如何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来显示自己炽热的爱国心,殊不知现在的自己除了有一颗爱国心还有什么,除了会喊口号还能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学生要想爱国则首先要拥有爱国的资本,要明确现阶段自己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过硬的本领,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同时大学生还要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3大学生历史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正视历史,客观评价我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历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大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传统文化当中确实也存在制约自己发展的劣根性,如等级尊卑秩序的强调与遵守,权力至上的崇拜,对自由个性、经济活动的压制,欠缺法治精神,缺少逻辑与实证等。大学生在看代历史时总是对那些优秀文化记忆深刻,却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忽略掉我们存在的弱点,这样只会让大学生在心理上越来越歧视其他民族和文化,不利于理性爱国思想的培养。所以所大学生纠正这种看法,客观的看待我们的民族文化,取其精华,例如许多文学著作,优秀的道德风俗等;去其糟粕,例如封闭的个性,封建迷信的等级思想等,同时更要学习其他优秀的民族文化,客观的看待他们的文化特色。
结语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大学生理性爱国对于中国繁荣富强文明和谐有着促进作用,所以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爱国情操的陶冶以及对爱国行为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马伟达.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之途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8):45-48.
[2]任帅,徐青阳,张经纬,王茜.关于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上理性爱国的建议[J].才智,2017(05):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