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鸣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校
摘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重要的职责与义务。班级管理不仅是保障班集体有序性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而想要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管理理念的转变,更要重视具体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经验,谈一谈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1转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落实以人为本
在以往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少班主任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习惯了自己一言堂的风格。在具体管理中,过于强调自己的想法,缺少对学生集体的了解。在这种理念下,师生之间往往出现隔阂,由于隔阂的存在,班级管理工作也很难落到实处。对于这种状况,小学班主任就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属性,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教育体系中的教师角色,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性作用。这不仅限于实际的教学,在有关学生的管理中,班主任也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以生为本,也成为了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理念。
而想要在具体的管理中落实以生为本,就是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实际管理中的主体性,更要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她们的认知与思维观念发展正处于一种高速的阶段,班级管理是否能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也成为了衡量班级管理质量的主要标准。在平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班级管理的相关标准。以平时的预习来说,这是一种习惯的培养,班主任的管理力度也应有从重减轻过程的体现。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自控能力,教师应当侧重于集体性的检查,一方面加强学生对预习的重视,另一方面,通过集中检查,班主任也能够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帮助。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通过前期的集体性检查,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预习习惯,这时的预习检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比如说为学生构建一个预习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检查来实现目的。
2构建良好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引导作用
对于小学生的班级管理,班主任不应只局限于自身的相关管理行为,更应当将管理深入到整个班级的氛围当中,发挥出集体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班级环境中获得成长,获得发展。想要构建一个这样的班集体氛围,教师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教师应重视集体活动的多样性。多元化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同时,在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也都能够找到展现自我的舞台,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这样的班集体也会心往一处走,劲往一处使。比如说班主任可以与语文教师一起举办诗歌朗诵大赛,可以和美术教师一起举办优秀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班级进行互动,以班级为一个整体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比如说拔河比赛,足球比赛,跳绳比赛,这些都可以成为构建良好班集体氛围的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集体的魅力。
其次,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班主任还应当重视班级内部环境的构建。比如说利用教室的一些闲置空间,为学生张贴一些名言警句,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后方的黑板报,为学生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内容。此外就是还可以在平时的管理中,借用这些媒介来实现教育,充分实现物尽其用。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内心也会充满正能量,在加深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同时,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发展。而当整个班集体有这种凝聚力的时候,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
3重视家校合作的落实
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在一些时候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胜于学校教育。所以我们班主任就要发挥出自身的工作优势,做好学生家庭方面的沟通工作,尤其是针对那些存在问题学生,可谓是班级管理的重点所在。针对这些学生,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学校中的悉心教育,更要从学生的家庭层面角度出发。部分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其家庭教育或是家庭环境所导致的。在平时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平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不应当先对学生家长说出学生的问题,这只会让后续无法沟通,而是应当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并给与家长一定的建议与意见,明确家长的教育观念。为了更好实现对学生的转化,班主任还应当保证沟通的持续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深度。
结语
总的来说,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有益于小学生自身长久发展的,面对这个教育过程所出现的难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勇于面对,同时更应当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并将德育教育融入教育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
结束语
[1]缪玉瑚.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的创新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2):157-158.
[2]明月雷.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