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芮伶 熊曦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
袖舞历史源远流长,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舞蹈形态。因而,中国古典舞袖舞是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重要拓展课程之一。对于袖舞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技艺,更是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为了凸显本地区的地域教学特色,笔者在教学中立足于本土袖舞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舞袖舞教学内容中融入了巴蜀古代袖舞元素。而针对在尝试让学生自主编排巴蜀古代袖舞组合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始思考:舞蹈意识在学生进行巴蜀袖舞组合创编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从对舞蹈本科生的一对一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舞蹈意识与舞蹈动作创作、创意激发、袖舞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肢体表现等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前言:
中国古典舞袖舞是高校舞蹈专业的重要拓展课程。一方面,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学习与训练能促进学生身体技艺的提升,是徒手身韵的深化。水袖作为上肢的延展,可以拓宽学生肢体的可运动空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古典舞袖舞蕴含着丰富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审美和韵味,因而,袖舞在舞蹈本科专业的教学还能实现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增强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内涵及艺术张力。立足于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我们在中国古典舞袖舞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加入了巴蜀古代袖舞元素,以凸显本地区的地域特色。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舞蹈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我们尝试让学生自主编排巴蜀古代袖舞组合。一方面,借助创编的环节,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对已学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既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又能从多角度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以创编环节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其真正感受和参与到巴蜀古代袖舞的传承工作中,唤起更多中国年轻一代对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只是机械的把零零散散的舞姿、动作拼凑在一起,因而,完成的创编组合显得枯燥乏味。相反,有的同学则从舞蹈意识出发,以情感带动,体现出较强艺术感染力。我们开始思考:舞蹈意识在学生进行巴蜀袖舞组合创编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本研究就此问题对五名舞蹈本科生进行了一对一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访谈录音进行文字转换后,形成的数据以主题分析的方式进行梳理、归纳、分析和解读。
一、舞蹈意识
就舞蹈意识这一概念及相关议题,国内外已做过大量研究。从哲学的角度,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认知、感觉和思维反应。舞蹈意识属于意识范畴,是意识系统里的一个小分支。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把舞蹈意识理解为人对舞蹈的认知、感觉和反应。这一观点被很多舞蹈领域内的学者所认可,他们指出,舞蹈意识是舞者能动的自我意识,也可称为舞蹈感觉。它包括舞者对自己肢体的认识,对音乐的理解,对人物形象以及情感的把握。[ 曹兆莉. 培养高师学生“舞蹈意识”的思考与实践[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2)129—132.]此外,汉代《毛诗序》[ 《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中“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因为人的情感已经到达一定程度,言语、歌声都不足以表达,只有通过“手舞足蹈”这种肢体行为才能表现出的情感,也是舞蹈意识。舞蹈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支配着舞蹈演员的行为动作。所以,一段舞蹈完成的质量优劣,离不开演员自身对于舞蹈意识的理解。无论哪种理解,无可置疑,舞蹈意识和人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了认知方式的观念,指个体在组织、加工信息过程中所用的不同方式,它具有个性化和一贯化。一般来说,每个人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认知方式将由个体的生活环境、经验经历等决定,每个人生活背景的不同,认知方式也将不同,自然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认知将建构出不同舞蹈意识的意义,这些不同意义将从不同角度帮助每个学生进行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创编。
二、舞蹈意识对巴蜀袖舞组合中动作创编的意义
舞蹈是肢体的艺术。肢体动作是舞蹈语言派生出的物质载体,因此动作编创就是替舞蹈肢体语言寻求独特物质载体的过程。如果动作作为外在形式承载的是舞蹈语言,那么,动作本身的合理性和生动性与否也就会直接影响到舞蹈语言述说的准确性。[ 饶宇弘. 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创作中形成语言的方法——以学位作品《三岔口》为例[D]. 北京舞蹈学院,2019-03-22.]就这一议题,受访人甲在访谈中体现出对舞蹈意识理解的多维度。一方面,他认识到作为舞蹈编创者,舞蹈意识颇为重要。与此同时,他还看到舞蹈演员所具备的良好舞蹈意识对创作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在提及巴蜀袖舞教学组合的动作创编时,受访人甲首先从创编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在编创过程中,编创者除了不断创作新的动作组合方式,还需要不断“对自己创编的雏形进行思考,有意识地去衡量是否每一个动作都有必要,一旦确定没有必要,就会把它删掉。”当受访人甲又转换成演员身份时,他发现自己在舞蹈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新的感受和体验往往会成为他继续深入创作的灵感和动机,这一过程被受访人甲称之为“二度创作。”由此可见,对于受访人甲而言,不管是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前期编排还是后期细节处理上,舞蹈意识都能起到极大帮助。受访人甲对于舞蹈编创与舞蹈表演之间的紧密关系显然已经建立了自己深入的认知。他认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如果要较好的完成创编,编创者和表演者都需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前者承担舞蹈组合或作品雏形的创作,而后者则需要积极、活跃的完成二度创作。可见,在创编巴蜀古代袖舞的过程中,需要个体不断的从编创者和表演者之间转换。
三、巴蜀古代袖舞组合创编中舞蹈意识与文化意识的相辅相成
在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创编过程中,动作的创编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学生在编创时仅聚焦于外在动作本身,只关注袖技与舞姿的衔接,或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整合,那么,将难以避免学生陷入拼凑零散动作的困境。正如我们在教学中遭遇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苦苦思考、推敲、尝试以及无数次的修改后,创编出的袖舞组合依旧呈现出机械、枯燥的技能动作训练形式,而非具备艺术审美的巴蜀古代袖舞艺术表现形式。在对学生的创编过程和创编组合进了了观察、分析和对比后,我们发现,该类学生在创编组合的过程中,似乎过于追求袖技、舞姿、和动作的连贯性,而忽视了巴蜀古代袖舞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
巴蜀古代袖舞根植于地区艺术文化的沃土,其袖舞组合的创编必须以文化精神为依据,表现出地域传统文化内涵。学生的文化意识便成为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文化意识是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它能带给舞蹈新的灵感。[ 冯苗苗. 论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问题[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5),96—97.]就文化意识这一论题,受访人戊肯定了舞蹈意识对于编创的积极作用。他通过回忆自己的创编经历,告诉我们,当编创进入某些特定的环节时,编创者就容易进入“枯竭”的状态,没有想法,也没有创意。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思考仅局限在动作的创新、动作的重构、或者动作的再发展,那么,思想和意识就会被局限。他认为,这时候就必须让自己“跳出来”,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而“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选择。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人类长期创作而形成,因而文化又被称之为文化和历史的积淀物,是特定群组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舞蹈学生的社会观察量、文化积累比较丰富,对文化有较深的认知,其编创出的舞蹈组合的主题选择就会相对广泛,创作出来的组合则会蕴含一定深意,其舞蹈意识也会通过组合传递和展现出来。
无疑,编创者的知识摄取越多、社会观察越丰富,自身的舞蹈意识也会越强烈。而越是拥有敏锐的舞蹈意识,越是可能编创出丰富且内涵深刻的组合,从而避免出现机械拼凑动作的行为。
四、舞蹈意识对肢体表现力的提升
舞蹈表现力是舞者在舞蹈过程中身体语言的诠释能力,它意味着表演者准确、生动的通过舞蹈传达主题,表现意境。因而,舞蹈表现力直接影响着舞蹈的艺术观赏性。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作品的主题内涵,都需要通过舞者的表演展现出来,并且那份表现力可以拉进舞蹈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互动和共鸣,因此舞蹈表现力尤为重要。就舞蹈表现力这一议题,受访人乙向我们分享,“我会通过强调动作的感觉,动作的力度,来强调表现力,其实这也是舞蹈意识。对我来说,练习动作时舞蹈意识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就是我在表演时的一个想象力。”他进一步解释道,当他根据自己的作品主题编创好动作时,他只把这套动作看作整个创编活动中外在形式的完成。显然这还不是结束,因为他认为,作品内容的真正呈现效果,会极大程度的受舞蹈演员具体表演的影响而不同。毫无疑问,优秀的舞蹈演员舞蹈时应该做到形神兼备、身心合一,如果肢体的表现力不够,那么,完成的动作也只是一个“空壳”,干瘪乏味。当然,也不能过分的去追求动作的外在形式,那些假、大、空的浮夸动作也不是舞蹈表演艺术真正内涵的体现。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困境?受访人乙认为,舞蹈意识是关键,因为舞蹈意识能让表演者拥有想象力,而增强肢体动作表现力的重要核心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舞蹈意识能够对肢体表现力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当然,表演者若想提升表现力,首先本身必须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前提,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其次通过各种类型的舞蹈训练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自己对不同舞蹈的认识,也就是培养舞蹈意识。当他们的舞蹈意识增长了,肢体表现力自然会随之增长。
五、舞蹈意识对巴蜀袖舞人物形象塑造的帮助
在舞蹈中,不同的动作语言、语汇往往可以表现和塑造出不同的“人”或“物”的形象,这些“语言”需要交待出作品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心世界等。[ 朱宇博 姜丽 蒋华. 《班纳特小姐的自立》中玛丽·班纳特的人物形象塑造[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0),27—29.]所以,作品的情节展开或情绪变化往往是架构在人物形象之上的。在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创编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引导和激励学生从一个人物形象出发,通过典型形象的模仿与在创作完成学生自己对该人物形象背后文化的传承。就实际组合而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编创的灵感,另一方面可以使组合显得更加灵动。由此避免学生在创编巴蜀古代袖舞时止步于“袖技”。在谈及该问题时时,受访人丙回忆了自己的创编过程,并表示,“编创肯定要选角色、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本身你赋予它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定位,它就需要履行什么样的任务。而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个意识”。他进一步解释道,所有创编的动作都需要围绕着这一个中心点进行,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编创者的有意识行为,但有时候也可能编创者自己并未发觉。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无疑,舞蹈意识能够让动作更加符合人物形象、更贴近主题。从这一层面上,受访人丙肯定了舞蹈意识的积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从舞蹈意识的角度讨论到编创和表演的关系时,受访人丙从舞蹈表演的角度再次强调了人物塑造和舞蹈意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表示:“舞蹈意识,更多的体现在表演者跳舞时自身的一些感觉,所以相较于舞蹈编创,应该是在表演的时候意识运用得更多一点。”显然,从舞蹈表演的角度,受访者对舞蹈意识的诠释转变成为了身体的感知。正如古代哲人对“身心一体”的思想,对于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身心必定共同参与其中。不言而喻,不论是前期创编或后期表现,巴蜀古代袖舞人物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舞蹈意识。舞蹈意识如同灵魂一般,赋予人物形象以活力。
六、巴蜀古代袖舞创编中舞蹈意识对创意的激发
创意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循环,对于作品而言,它便是“先天基因”。袖舞作为我国特有的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几乎贯穿了每一个朝代,早已在中国传统舞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创意能帮助传统袖舞不断丰富,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帮助其发展得更好。提及创新,我们必须先了解创新,因为创新和创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也是巴蜀古代袖舞编创不可忽略的过程。创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在舞蹈表演中,演员利用自身认知对于作品的二度创作也是一次创新,他可以更加完整编创者的创作。创意,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创意是创新的第一步。有了创意的灵感,创新才能得以继续。与此同时,有了创新,创意才能得以体现。
在古代巴蜀袖舞的创编过程中,创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编创时,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便是创意。如果没有创意,学生便极有可能陷入思维的局限,很难创作出“好”的组合,甚至连进行“创编”这个过程都会困难重重。[ 万素. 留给时间的舞蹈(上)[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4—12.]针对“如何把这些静态的文物形象转化为富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在创编中如何在大量资源中进行选择并对其进行创造性重构”的这两个问题,受访人丁向我们分享了他的创编经历,并就此提出他的想法,“舞蹈意识可以给编创带来不同的、新的想法和创意,它会在无形中根据情境引导创编者编排动作,选择主题、音乐等”。显然,在受访人丁的认知中,任何舞蹈的创作过程,都有舞蹈意识的存在,甚至,它是编创的引导者。无疑,舞蹈意识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一些新想法,并在其创新的过程中持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舞蹈意识在舞蹈中无处不在,每一个舞段,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甚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贯穿着舞蹈意识。不可否认,每一个人因为艺术修养、文化底蕴以及喜好的原因,在舞蹈意识的体验上会有强弱之分。甚至,同一个舞蹈组合中的不同瞬间,同一个人会体现出不同的舞蹈意识。但这并没有否定舞蹈意识的存在,这也证明了舞蹈意识的多元化和不可控。
总结:
本研究借助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和主题分析的方式,对五名舞蹈专业学生在创编中的经历进行了探究,以剖析他们是如何理解舞蹈意识,以及在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编创中是如何运用舞蹈意识的。首先,基于生活环境、学习经历、认知的不同,五位受访者对舞蹈意识的诠释呈现出较为多元化的趋势。具体而言,有的认为舞蹈意识是演员自身对身体的控制以及观众对舞蹈的认知和理解;有的认为,舞蹈意识是演员在完成动作时的想象力;有的认为,舞蹈意识是舞者对身体能动性的把握;还有的认为,舞蹈意识是状态,是动作的规范性。其二,在探讨巴蜀袖舞组合编创与舞蹈意识之间的关系时,所有受访者都认为舞蹈意识能够对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创编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样,由于个体的多样性、特殊性,其具体原因也呈多元化趋势。例如,有的认为,舞蹈意识能够帮助动作的创编;有的认为,舞蹈意识可以增强肢体表现力;有的认为,舞蹈意识能够帮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认为,因为舞蹈意识能够激起灵感的迸发和创意的产出,对创新有着特殊含义;甚至,有的认为舞蹈意识对于舞蹈表演的帮助胜过于编创。尽管各位受访者在具体的诠释和理解上大相径庭,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分析,舞蹈意识在巴蜀古代袖舞组合的编创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耕牛. 舞蹈意识特性解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
[2]王泸川 李婷. “舞蹈意识”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 黄河之声, 2014.(06).85
[3]吴莉兰. 意识对于舞蹈创作的重要性[J]. 艺术科技, 2013.26.(06).115
[4]邹艳春. 认知风格: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分析[J]. 教育评论, 2002.(1).34-36
[5]傅德荣 王忠华 蒋玲. 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基于元认知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 2013.(10).19-23.
论文为2019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巴蜀地区古代袖舞文化传承的袖舞课程改革》(批准文号:川教函[2019]5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