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彬
福建省惠安螺城中学,福建 泉州362100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以教为本,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加工,没有凸显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发掘学生的潜能,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当前,很多学生尚未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这无法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导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
引 言
随着如今科技发展和网络应用普及,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电脑技术,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信息技术的教学侧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应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1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况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初中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不过,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能力比较差、信息化意识比较弱等,以上问题与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关系密切。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一定要着重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对策
2.1 变革教学方法,促进能力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延伸信息课堂,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借助QQ、微信群等展开交流,传送文档、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发布与提交作业。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搜索资源,提高了分享与传递信息的效率,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优势。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搜索网络资源,进行组内共享,在制作时进行小组分工,共同设计完成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比赛,比如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比赛,发掘好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在导入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良好的导入情境也能激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判断信息价值,能够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解决遇到的问题。比如,在《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备课,创设良好的导入情境,给学生展示机器人的表演。机器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看到机器人后,就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要不要让机器人再接着表演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要”。教师通过U盘连接机器人,给机器人传输新的程序,但是机器人这次仿佛没有听到U盘的指令。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思考刚才的情景,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得出“U盘中毒了”的原因。教师一步步引出知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3 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是其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时期。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包括信息泄露、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等,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严重危害。针对以上问题,要增强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初中生能在初中学习阶段深入了解到信息技术的不利影响与危害,能深入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对计算机进行更好的应用。初中生通过增强社会责任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能有效抵御网络不良现象,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计算机安全防护》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对计算机病毒造成的个人财产损失、信息泄露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此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告知学生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将面临的道德谴责及实际惩罚,使学生意识到制造与传播计算机病毒属于违法行为,从而真正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价值观。
2.4 布置分层次的学习任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核心任务是通过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平均水平,来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然而,每个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学习经历不同,于是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存在着差异。其表现在即使同一门课中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每一个学生仍然会有他们自己的不同想法及独到见解。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存在着差异。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另外,信息技术相对于初中的其他学科,还总被学生错误地认为不重要。这门学科基本上一周就一节课,学生上完后就觉得“解放了”,下课后也就不会去复习。因此,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建议,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课后的分层次学习任务,要求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完成比较基础的任务;学习好一些的学生完成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利用分层次的布置作业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5 为学生构建共同学习的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的范围是针对全班教学。然而,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效果不好,并且会降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试想一下,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提问一些比较基础的学习问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张口就能回答正确;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没来得及思考就已听到了正确答案。这样不仅对学习好的同学没有激励作用,并且也会打消学习较差的同学努力学习的念头。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什么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把学习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其后对于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次提问。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习小组,教师应该提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水平较好的学习小组,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综合性难度较高、具有一定开放度的探索类问题,并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 结语
身处信息时代中,初中生要想更好地成长与发展,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充分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创新与传递,以有效解决问题。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乐趣,不断提高初中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来成为具备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刘俊岭.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3)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探究[J].林琳.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2):55-56.
[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研究[J].金泽国.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