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018
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支助项目《基于学生特质的艺术类专业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YBJG201954)
摘要: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科尔布提出了“经验学习“理论,并从经验学习和学习过程角度来探讨学习风格问题。本文在调查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基础上,分析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特质,得出发散型的学习风格是艺术类学生的主流,根据此来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为补充和丰富艺术专业教学设计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经验学习;学习风格、艺术特质、教学设计
一、引 言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艺术专业的教育与科技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在艺术教育课程设计时,应该更多地突出科技领域情况,促进艺术与科学的不断交融;艺术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使其兼具开放性和动态性,从而满足艺术专业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才能为艺术教育领域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其他人却未必有效。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教学设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学生设计富有个性的发展。
基于上述学生的特质以及艺术专业教育的特点,围绕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特质,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创新的进行教学设计。
二、Kolb 学习风格分类
1、学习风格
自1954 年哈伯特?塞伦(Herbert Thelen) 首次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以来, 至今已有数十种关于学习风格的理论模式出现, 并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什么是学习风格?是个人学习持续一贯的学习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特征,也是个人学习中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认知风格,受天生遗传和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影响。学习风格是一种“特质“,无所谓“好坏”的价值评断,“学习成就”与“认知风格”两者之间并无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但“认知风格”的确影响“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会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2、Kolb 学习风格
在以认知为中心的理论中,Kolb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科尔布看来,“学习是通过转化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将学习活动视为学习者“抓住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果, “抓住经验”这一维度的包括了具体经验(Concrete Experience , CE) 和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 AC),“转化经验” 这一维度包括反思性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 , RO)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 AE)。这二个相对独立的维度实现了经验学习活动环节,构成一个学习循环(learning cycle),具体归纳如图1所示:
学习被看作是一个四个步骤的循环过程:从学习者的具体经验开始, 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观察和反思, 然后把观察同化到概括和概念形成中, 指导新的实践以及与世界的互动。尽管对每一个学习者来说,个人均有经验学习四要素,但其优势要素不同,对这四个环节的偏爱程度或花费的精力多少是不一样的,因此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由此也得出具有四种学习风格,分别为发散者、同化者、聚合者、适应者。
(1)发散型:学习者通常用具体的经验的反思观察的思维方式感知信息, 他们对付实际情境的方法是观察而不是付诸行动,对意义与价值察觉性强,倾向用想象和感觉来解决问题,这类学习者需要独自从事学习活动。
(2)同化型:学习者通常用精细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感知信息, 擅长于归纳思考、创造理论模式、将来自各方的观察做出系统解释,这种类型的人认为理论比实际更具有逻辑的合理性;较适合从事信息和数学、基础理论等科学领域的工作。
(3) 聚合型:擅长发现观点和理论的实际用途;善于问题解决,决策制定,将理论及想法做实际运用,喜欢技术性的任务,较会控制情感的表达,偏好处理技术性的工作与问题而非社会人际议题。
(4) 适应型:学习者通常应用具体的思维方式感知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积极的加工;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需要冒险, 进行变革实验, 而且具有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较多地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或通过尝试错误,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分析;
三、调查统计方法与结果
学习风格的研究,对学生而言可以了解并改善自己的学习风格,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未来的职业生涯的了解;对老师而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把握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因材施教,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设计学习风格问卷调查表格,在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中做问卷调查。第一部分分别详细描述了各种学习风格类型的主要特征,供学生选择;第二部分则要求学生在“具体—抽象“的感知维度和”反思—主动“的信息加工维度自己进行定位。两部分选择相互矛盾的问卷予以剔除, 最后取得合格调查表。根据问卷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与学习成绩进行对比, 作统计分析。
在统计和分析之后发现,艺术专业学生中持具体经验感知方式者(发散思维型和适应型) 约占总人数的71%,而持抽象概括方式者(聚合思维型和同化型) 约占29%, 反映了多数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倾向于具体经验,在信息加工方式上,持反思观察态度者(发散思维型、聚合思维型) 与持积极实践态度者(吸收型、适应型) 在总数上十分接近。并且,随着专业学习的训练深入,发散思维、适应型风格的人数增加,说明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习风格发生了较明显的转,这反映了教育及学生心理发育对学习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明显的作用。
四、艺术类专业学生有效教学设计
通过观察,发现艺术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潜在感受,具有丰富想象力,他们寻找事物的意义、思考比较抽象、喜欢变化的事物,他们对机械化的上课方式,琐碎的内容会抱怨,在考试的时候,会粗心出错,逻辑推理题比较弱。
艺术专业的学习者最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具体情境;他们对付实际情境的方法是观察而不是付诸行动;喜欢浮想联翩的工作;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的敏锐性是有效地从事艺术、娱乐和服务工作所必需的。在教学设计上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做围绕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特质,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创新的进行教学设计。
1、“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分析
优化基础课教学内容,首先,加强课程整合,例如:“构成”类基础课串联了平面、色彩、立体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整合中,以维度作为线索,将整体设计的概念贯穿到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突出二维、三维空间中视觉形象的组合形式,使学生养成在形象思维基础上加入逻辑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形态的把握能力。
2、采用“项目式”教学
由原来的“课程导向”变为“项目导向”。老师根据企业项目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市场和实践接轨。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采用基于自主式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项目实施对象、项目实施方法及流程,最后进行创新设计。此教学模型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与人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以赛促教式”教学
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教学顺序和时数具有一定的弹性,结合重要的设计大赛、主题设计竞赛等活动进行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在设计中,学生能够主动去深入研究、挖掘元素、巧妙构思进而实现设计。
4、“多元化“教学
借助企业导师的指导,共同完成课题项目,结合企业先进技术,深度参与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开发建设新型的前沿产业技术大学生校外实训课程,引进优秀的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指导,通过产教融合项目提升学生技术和项目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使设计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五、结论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统计和分析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艺术专业学生发散型有显著趋势,探讨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特征,以艺术教学情境为载体,运用学习风格理论研究学生在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特征及其规律,为补充和丰富艺术专业教学设计做出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Kolb, D. Experiential Learning [M] . NJ:Prentice Hal l , 1984.
[2]严加平.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2006.(02):45-48
[3] 李婷婷等.大学生学习风格调查与分析——基于Felder-Silverman及Kolb量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5):24-28
[4]苏锐.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艺术专业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艺术大观[J].?2020.(15):75-76
[5]史高音.基于大学生学习风格的资源呈现方式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