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成因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黄镭光
[导读]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镭光
        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阮市初中    311800


        【摘  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家庭以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心理特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农村初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全面做好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以及成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对策

    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已成为农村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极为迅速,可塑性大,同时有极大的不平衡性。这一时期能否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近年来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资料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问题频现,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高,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少部分还有一定的心理疾病。出现这些情况不得不令我们去注意、去观察、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1)情绪不稳定,心胸狭窄,性格孤僻,难以融入群体;(2)性心理不成熟,对生理变化感到恐慌;(3)性格乖戾,自制力差,自信心不强;(4)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困难,对挫折承受力差;(5)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亲子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这些不健康心理不但影响中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影响了将来的成才。
        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一些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农村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是跟祖辈长大或寄托在老师家,由于祖辈的过分溺爱,什么也不让孩子做,特别是男孩,使孩子丧失了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觉得自己是个无用之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生活中表现为抗挫能力较弱。2.?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的素质较低,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全然不知道孩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思想活跃感情充沛的人,最需要的是朋友般的尊重与亲情的温暖,不懂得青少年成长更需要的情感关怀与心理疏导,长而久之,彼此无法了解,使得亲子关系僵化,加之有些家庭夫妻感情不和,家庭缺少温暖,使亲子关系紧张,情感淡漠。3.手机等网络的侵害,使得部分农村初中生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如何才能掌握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呢?为此,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特征和差异,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农村初中各年级共688名学生,其中初一236名,初二227名,初三225名。
  2.测试材料和调查方法
        (1)心理健康水平往往以意志品质、情绪稳定性、心理焦虑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指标,我们选取了杜玉祥教授《意志品质诊断量表》、《情绪稳定性诊断量表》和周步成教授《心理焦虑诊断量表》作为调查测试材料。各量表的Cronbach系数和再测信度皆令人满意,能较全面评价我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水平。
        (2)研究程序。主试分别对初一、二、三各被测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采用团体形式分班进行,主试严格遵循测试程序,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并用相同的时间(45分钟进行测试)。问卷填写完毕后,主试收回问卷。
        (3)本次调查剔除无效问卷,实得有效问卷558份,所有的测试材料结果均由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处理。
    3.统计标准
        (1)《意志品质诊断量表》有20个选择题,分别有5个选择支,依次记分为1、2、3、4、5,累计总分:
≥81分  意志品质坚强
61——80分   意志品质较坚强
41——60分   中等
21——40分   意志品质薄弱
≤20 分  意志品质很薄弱
        (2)《情绪稳定性诊断量表》有56个判断题,肯定得0分,否定得1分,累计:
    40分以上     情绪稳定
    32——39分   情绪较稳定
    26——31 分   中等
    18——25分   情绪不稳定
    17分以下     情绪很不稳定
    (3)《心理焦虑诊断量表》用8个内容量表反映学生的焦虑心态,每个内容量表以标准分8分为临界点(大于8为异常焦虑,小于8为正常焦虑)。将受试者8 个内容量表的标准分加起来就是总焦虑倾向的标准分。
    正常焦虑生:没有一个内容量表得分达到或超过8分者为正常焦虑生。
    异常焦虑生:至少一个内容量表得分达到或超过8分者为异常焦虑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计算各年级意志品质与情绪稳定性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从表中的数据看(表1),年级越高,意志品质越强,但情绪稳定性越差;同时,对男女进行Z检验:意志品质Z1=2.27, P≤0.05,说明男女意志品质差异明显; 情绪稳定性Z2=2.15,, P≤0.05  ,说明男女情绪稳定性差异明显。
        表1  初一、二、三各因子的M、SD
 
    2.《心理焦虑诊断量表》的统计分析:
    (1)我校71.15%的学生具有正常的低焦虑水平,28.85%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异常,学生总体焦虑总分均值为32.4。学生总体焦虑总分均值未超过正常焦虑水平,说明我校学生总体是一个低焦虑水平的心理健康群体。
     (2)调查结果显示,28.85%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异常心理焦虑,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3)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心理焦虑年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初三达到峰值(表2);男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3)。这与许多研究报告相一致。
表2   焦虑学生分布情况统计表
 
  
    三、讨论
        1.从本调查结果来看,无论初中各年级,也无论每个年级的男女学生,几个分量表值均显正常,说明目前我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
        2.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从调查结果显示,初一、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初三学生好。
        3.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从本调查结果来看,男生的情绪更稳定,更自信;女生情绪具有较大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其原因有:(1)女生比男生更早进入青春期,交往需要日益增长,但由于经验的薄弱,往往过多体验交往的失败感,容易产生交往信心的不足,能力欠弱等不良状况,加剧了人际交往焦虑。(2)初中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关注水平不断提高,更易注意自身存在的困扰,但由于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使焦虑水平进一步上升。
        四、教育对策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加大心理健康工作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二是反映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资料,包括智力状况、个体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分析等。通过建档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和优势,老师把学生的学习成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性格特点写入档案,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和观念。除此以外,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动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症下药,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2.专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每周一课时的“心理素质课”。在进行系统心理教育时,结合阶段性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如本校七年级学生小金,妈妈离家出走,跟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在一起生活,刚开学时,胆子比较小,来学校都要家人送到教室,常常找理由拉住家里人不让走,说话奶声奶气的像个女孩子一样。因为孩子的母亲不在身边,主要靠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比较溺爱,而且奶奶看起来比较强势,大事小事一起包了,孩子的依赖性很大。为了消除小金的畏惧心理,班主任老师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谈心,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当发觉他有些许进步时及时加以表扬,使小金能够有意无意的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一员。有一次班级接力赛,胆小的小金被所在组选上了,班主任老师知道这是他表现的机会,于是和同学们一起动员,起初他不愿意,最后再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接力赛,而且表现不俗,从此以后,他变了好多,对好多功课都有了兴趣,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3.开展个别心理咨询,设立专门心理咨询室,配备专门心理咨询老师和兼职教师。在咨询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学生充分倾诉,遵守“尊重、同感、保密”的原则,“理解、接纳、疏导、启发”学生;开设“心理信箱”让学生反映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尤其的平时难以启齿的问题),适时找相关学生咨询。除此之外,开展所有学科协同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复杂的长期的过程,需要所有的学科协同承担、协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因此宜把常规教育和心理辅导相结合,提倡各学科充分体现自身特点,发挥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引导家长协调教育。重点建立和形成面向未来的“家庭—社会信息网络”,内容包括家庭背景、父母的期望值、教育方式、社会各方面对学校的正负影响及其预测等,主办家长学校,改进家长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让家长学习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召开家长会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长小组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解决已发生的问题或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鼓励家长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同时避免对孩子过分迁就,或丧失信心,放任不管。
    4. 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变被动地接受社会影响为主动地利用社会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学校建立教育基地,让学生接受生动的社会教育。组织有关团体、单位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如剖析违法违纪心理来增强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开展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提高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掌握善恶、美丑标准,并培养责任感。
    5.创设成功机会,鼓励合理竞争。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并已渗入学校和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学生存在两种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一是逃避竞争的心理;另一种是不正当的竞争,采取诸如敌视、破坏、考试作弊、故意影响他人学习等不正当手段趋势。对此,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放思想,面对现实,开阔心胸,培养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作风;另一方面,加强成功的体验,强调自己的进步,加强自信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