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芳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内容提要:老年人在家包办替代过多,所以大多都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衣食习惯。老人天天忙得不可开交、疲惫不堪,而孩子心安理得地等着被照顾,等着家长来帮忙,长此以往,不仅会扼杀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还会使他们变得依赖性强、胆小、娇气、弱不禁风。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寻找解决小学生隔代教育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主题词:小学生 隔代教育 案例分析
一、心理问题
1、心理老年化。老人的机体在衰退,做很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动作越来越慢,记忆力在不断下降,思维也越来越慢,思想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2、社交恐惧症。孩子在迅速成长,有强烈的活动愿望,老人常常招架不住。又怕孩子出问题,只好把孩子的活动范围缩小在自己有效的监控范围内。这样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
3、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
4、心理脆弱化。老人平时包办太多,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严重阻碍了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差,行为依赖,动作缓慢,无法融入集体,想跟上同学的脚步,但力不从心,渐渐产生“我不行”“我真笨”的消极想法,最后就失去自信心了。
二、行为习惯问题
案例一:刚上一年级的小鹏是在爷爷奶奶的关怀下成长的。一天下课,他的鞋带松了,就把脚伸到老师的旁边:“老师,帮我绑鞋带。”
老师看着他问:“小鹏,在幼儿园和家里有没有学过绑鞋带?”
小鹏说:“有啊”
老师继续问:“那你没学会是吧?”
小鹏说:“在家都是爷爷奶奶帮我绑好的,要是在幼儿园松了,就叫老师和好朋友帮我绑,不过在幼儿园很少松了!”
老师继续问:“那你记得自己绑过几次?”
小鹏低下头:“一次,在幼儿园学的那次!”
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连绑鞋带这么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都不会,更有甚者连三餐都还要老人喂,吃个中饭和晚饭都要用一个多小时。
案例二:一天,奶奶带三岁的星星在社区的小公园里玩。星星看到不远处有个小弟弟在玩玩具水枪,星星冲过去抢走了小弟弟的玩具水枪,自己玩弄起来了。奶奶看到后就走过来对星星说:“玩完之后要还给小弟弟!”这时,小弟弟看着大哥哥不会把水枪还给他就放声大哭,奶奶见状从星星手里夺走水枪,还给了小弟弟,还要把星星拉走,星星不干了,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要奶奶买,直到奶奶答应买一个一样的玩具手枪给他,星星才愿意和奶奶回家。
中国有句古话:“要先学做人,然后再去学做事!”一个人把所学的知识全部撇开,剩下的东西就是素质。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成绩也往往较好;行为习惯好的成人,事业有成收入高,幸福美满度高。有些老人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平平安安的不出问题就行了,却轻视了品德教育与习惯养成。这类孩子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
一、做事磨蹭、怕苦怕累、缺乏责任感
比如早上穿衣服,家长总觉得孩子太小不会穿衣服,要帮孩子穿,书包不会收拾,乱七八糟的,就帮忙收拾,还有的孩子因为不想在学校当值日生就等奶奶来扫地。所有的事情都等着别人去做,没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能力。等到自己必须亲自处理问题时,不知道从何入手,手忙脚乱的,遇到困难没有斗志,做事情没有毅力。孩子渐渐长大了,会把这样的行为习惯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唯我独尊
从小被娇惯的孩子知道,只要有老人在身边,就会有人替自己担责任。他们心理清楚,只要自己撒娇、哭闹、耍闹就可以支配爷爷奶奶,想怎样就怎样,不用担心后果。稍大一些,尤其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稍不如意就大动肝火,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三、自控能力差、好胜冲动
在家里老人家都是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当孩子因为自我中心而在集体中不快乐时,就选择把孩子带回家,保持孩子在群体中的特殊地位,结果孩子没有提高认识,依旧以自我为中心,受不得一点委屈,即使是很小的事情都会变成纠纷,结果用打架来解决问题。
三、对家长无理
在老人心中孩子就是孩子,要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淘气、任性、不听话都是正常的。他们不准家长管教孩子,即使出了问题都护着孩子。有的老人还会当着孙子的面批评儿女。这样一来,父母的威严扫地,孩子对父母说话的口气越来越大,语气也越来越生硬。年纪小的掐家长,用东西砸父母。年纪大的对家长不耐烦,一不高兴就摔门而出,对父母不理不睬,更有甚者打骂父母。
解决策略:
一、加强老人与孩子之间联系
1.尽可能鼓励老人学习科学的育儿经验和教育观念。让老人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或多跟别人交流,促进老人育儿观念的改变,从而更好地养育孩子。父母不要对孩子白天的行为进行评价,不要让老人觉得自己有失误,心存愧疚。
2.制定规则时要考虑老人能不能接受,有无能力接受,等老人与孩子都有了好习惯之后再进一步过大范围,加深内容,在改变孩子的同时也在改变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的老人说到做不到,这时父母就要先表明立场,老人做不到没关系,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老人不反对就行了。这样,老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和支持父母了。
二、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联系
1、父母要增加与孩子的接触,不要整天把孩子放在老人那里,不过问,不管教,把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推给老人,等孩子出事情了才来怪老人没管教好。
2、父母不像老人全天式的陪着孩子,只能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教育孩子,在时间比例上,老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父母教育的困难就更大,这就要求父母有技巧和耐心,坚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断巩固和扩大孩子的好习惯。
3、及时了解孩子的心里变化,并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给孩子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积极、主动、宽松、民主、自由、有张力的发展空间,不要等孩子提出抗议再做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晓春 孙阳立 《家长教育难题的130个对策》[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0,
【2】王晓春 孙阳立 《行为习惯难题的140个对策》[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0,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9a8300100dzp5.html
【4】http://blog.zj.com/d-3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