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才
云南梁河县文物管理所 679200
摘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甸土司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式土司衙署建筑群,是研究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珍贵历史文物建筑。本文以楹联为载体,通过深入剖析南甸宣抚司署现存楹联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一步了解南甸土司文化的思想根基和历史意义,同时启示我们保护、挖掘、传承、发展好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甸宣抚司署 楹联 土司文化 思想
前言
南甸宣抚司衙署始建于清咸丰初年,于民国24年落成,经三代土司历时80余年完工,其营造法式为汉族衙署式布局,由四个主院,十个旁落院,四十七幢,一百四十九间房屋组成。按等级分为公堂(一殿)、会客厅(二殿)、议事厅(三殿)、正堂(四殿),四进五大院,逐级升高。周围有耳房、花园、佛堂、戏楼、小姐楼、学堂、军装房、牢房、烟房、粮仓、厨房、佣人住房、马房等建筑。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衙署中属建筑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傣族宣抚司古建筑群,被冠之为“傣族故宫”。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研究傣族土司制度的活化石。
一、楹联文化产生背景
南甸,古名南宋(傣名勐底),是南方丝绸古道必经之地,它具是古商道上的驿站,又是古代征战的行军要道。由于元、明、清年间征战频繁,军队曾派员在南甸落户屯垦,有不少军人落户于此。中央王朝曾动员内地百姓大批移民至南甸落户,中原文化因之传入。当时土司对朝廷及上级官员文书函件往来都使用汉文,因此,南甸土司皆聘用内地汉文化造诣较深的汉族任文案房中的师爷。在20世纪初,师爷在司署中,主要是草拟掌管全署及土司的对外文件,并兼负招待及接送往来之汉官、师爷平时与土司同桌吃饭,亦可为土司当参谋,年薪为国币200至400元不等。经过认真研究南甸司刀龚氏世袭宗普得出推理依据,南甸宣抚司署楹联于民国二十五年至民国四十年(1936年—1941年)完成,主要出自于龚樾清、曹佩瑶等人,由二十八代土司龚绶审核完成。
二、司署楹联的文化浅析
楹联,又叫对联,雅称为楹联,它以只言片语无需连篇累牍,既能叙事绘景、写景抒情,又能信手拈来,随处可用,深浅成趣,雅俗可赏。由于它有独特功用,故千百年来,依然为人们运用、欣赏。现把司署悬挂的六幅楹联加以解释和评议、以飨读者。
(一)大门对联
南甸宣抚司署的正门上方悬挂有长形冲天匾,为红底仿宋体金子“世袭南甸宣抚使宣抚司署”。大门两边京柱上对联是:
宣化万民群生咸遂
抚绥四境百姓为心
上联意为:宣传和教化广大民众,让众多无知无识无文化的人,都受到感化和转变,生活得很愉悦。
下联意为:要安顿抚慰好四方边境的百姓,一切措施的制定都要顺民意,遂民心。
南甸土司宣化万民的办法,一是办汉族学校,二是建南传佛教的寺庙。土司办学,重视佛教,是为了“一手倡孔,一手倡佛”,用儒家思想和佛学思想来教育和感化民众,以缓和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二)公堂对联
这是审案的公堂,公堂中设审案桌,桌上有朱砚、朱笔、惊堂木、签筒等审案用具。左右排列有“肃静”、“回避”和御赐半幅銮驾、喊冤鼓等。在两边檐柱上挂的对联是:
执法本如山凛五听三章常深冰惕
官心原似水愿八方九撮莫作波澜
上联意为:执行法令时,本应该像山一样坚定不动摇,审案时,要严格地遵照五种方法审案,并以制定的法令办案,办案时,还要考虑得深远周全,做到清白和谨慎。
下联意为:做官的人,思想本应该像水一样清澈。但愿内外八方村寨和九撮村寨老百姓不要兴风作浪。
楹联中的八方,指土司辖地周边的内八方和外八方的村寨,又称司寨,都是傣族集居区。内八方寨供临时调兵用;外八方寨专供常备宿卫士兵,故外八方寨又称为亲兵寨。九撮,指汉族和阿昌族集居的九个地方。土司之所以害怕八方、九撮兴风作浪是因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官逼民反的事件。
南甸土司的法律,当然要维护既得利益。土司是土皇帝,百姓的生杀予夺大权都在其中。执法如山的决心,审案用五听之方法(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以听狱讼),充分发挥眼、耳、脑的作用,注意观察,分析案犯的语言、神色、精神状态等表现,按制定的三条简单法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来办案。这些是对法官的起码要求,审理罪犯应该照此办理。
司署的案件,一般由族官审问或调解,有重大案件时土司亲自升堂断案。
(三)会客厅对联
二堂是南甸土司接待官员和贵宾的会客厅。正厅内设有精雕的桌凳,壁上挂有山水名画、寿屏、挂钟,左右有供宾客休息的房间,堂前檐柱上的对联是:
政绍周南喜大江内外野夷熙熙向化成乐土
春日禹甸愿两山东西黎庶济济安生共有司
上联意为:由于在执行国家政策时,继承了儒家经典《诗经.周南》以道德礼仪教化乡党及邦国的精神,所以才高兴地看到长江内外各少数民族,人口繁荣,思想转化,他们把家乡建成了安乐之地。
下联意为:当春回大地之时,祖国西南边陲南甸的东西两山梁子下的人民,人丁兴旺,生活安定,都服从土司的统治,人们的思想按土司的意图转化。只有这样黎度安生之后,才能共同归顺土司。
这幅对联表明:因为以德教化人民,使人们的思想转化,人口得以繁倡,家乡变成了乐土;同时看到在南甸土司统领下,希望南甸各族人民生活安定,人丁兴旺,服从土司的领导,这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演绎。
(四)军装房对联
军装房(军械库),库内存放着武器、弹药等装备。楼上住有负责管理、修理枪支武器的人员。其对联是:
偃武修文唐虞盛世
此矛彼盾叔季人情
这副对联意思是:应该停止武备,提倡文教,争取理想中的太平盛世。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你争我夺的矛盾斗争仍然存在,面对目前的混乱形式战争是难以避免的,人们的心情和世情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还需要武备,以防不测。唐虞,指唐尧和虞舜。两人相传为圣德、显明的帝王,因此人们以“尧天舜日”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南甸土司在历经元、明、清时代的每次战争中,随军从征有功,都有升迁,其职位从百夫长一直升到宣慰使,因此军械库随时增添武器,每遇到有战争就向地方派兵、征收霜降操演银两。据《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中的《梁河情况调查报告》载:“土司拥有武器,约有步枪千余支,轻机枪十挺,编为两个大队,过去曾拥兵千余人。”故从明朝直到民国末期土司所说的“唐虞盛世”是无法实现的。
(五)议事厅对联
议事厅,有时也用于办理重要案件和接待上级官员。其两方檐柱上的对联是:
沙坝夕阳多听河东樵唱覩河西晴岚遮岛弦歌声澈澈女织男耕甸属彝民敦雅化
盈江春水涨燃新寨鱼灯坐新城夜月左营烟柳袅丝丝文修武偃腾冲古郡乐昇平
上联意为:在沙坝,看夕阳的机会很多。在夕阳的余晖中,可以听到河东山打柴的樵夫唱着动听的山歌;可看到河西山林中飘起的簿雾;此时,遮岛学子正传出琅琅读书声,农家男儿田里耕田,女儿家里织布。他们都属于南甸的兄弟民族,各民族亲密、和睦、情操高尚,民风纯朴。
下联意为:大盈江中的春水涨了,新寨前江边的鱼灯点亮了。此时,坐在新城(遮岛衙门)的月夜之中,看到了左营(九保街)烟雾般的柳丝,柔和地在晚风中飘舞。由于提倡文教,停止武备,使腾冲古城的百姓,都高兴地过上了长期安定的生活。
这幅对联以白描的笔法,描绘了100多年前南甸司署周边村寨及城镇的风物人情,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生活情趣,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边寨美景画卷。从对联中,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乐升平”的人间天堂。
(六)正堂对联
正堂又称“正栗春秋”大殿,是司署最华丽的殿堂。居中一间为土司祭奠家堂,殿内供奉天地君亲师位,土司历代宗亲牌位,并有官衔牌和祖宗像。正堂明间前面的八扇透雕格子门下半裙雕刻有“八爱图”。屋檐周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正堂前面两方檐柱上挂的对联是:
派演南京廿八传践土分茅绵燕翼
泽流甸服一万里国恩家庆荷天休
上联意为:先引用“践土分茅”这一典故(即:春秋战国时,晋文公与诸侯会盟于践土的王宫,确立了霸权,成为盟主),来暗示南甸土司在明朝曾两次主持三宣首领会盟,奉旨为三宣首领,这仿佛古代帝王用茅土分封诸侯。南甸土司之所以一代一代传袭了28代土司职位,这是列祖列宗善于为子孙采用合适、谨慎谋略的结果。
下联意为:君王的恩泽惠及到万里之遥的边关南甸,这是朝廷给予的恩惠,也是家族中喜事,同时也是上天保佑赐给的幸福啊!
这幅对联回忆了南甸土司自从被朝廷任命官职以来二十八代的经历变化,指出之所以土司能代代世袭并最终成为三宣之首和十司领袖,原因是列祖列宗合适谨慎的谋略和国家的恩泽,以及上天护佑的结果。
结语:从南甸宣抚司署悬挂的六幅楹联中,我们可以了解南甸土司的为官从政,是开始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由于土酋刀贡勐归明,被朝廷授予百夫长之职,后因有功而升为千夫长,直到升为宣抚使等职。历代祖宗都从属于中央政权,并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反对地方割据,保卫祖国的领土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我们还看到南甸与文化、经济较发达的腾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互相通婚、通商。不少有知识的内地人才到司地从教;南甸土司亦把子女送至腾越、昆明等地学习汉文,并在司署内办学堂,还筹款万元大洋支持学校教育,培养出一批傣族乡贤,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这就是司署楹联产生的基础。司署的楹联也为宣扬南甸土司的政绩、表达其观点、抒发其情怀取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梁河《梁河县志》,梁河县地方志编篡,1993年1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梁河《梁河县地名志》,梁河县人民政府编, 1994年6月梁河县人民政府内部发行;
③梁河《南甸司刀龚氏世袭宗普》龚樾清手抄本,1962年5月;
④王伯麟《南甸宣抚司署对联选注》,内部资料;
⑤德宏《德宏宗教》德宏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⑥德宏《德宏傣族社会历史调查》,梁河调查报告。2009年5月1日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