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袁有仓
[导读] :新课改以来,全国广大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开设各类研究课、优质课、
        袁有仓
        山东青岛第六十六中学 ,山东 青岛,266000
        引言:新课改以来,全国广大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开设各类研究课、优质课、展示课,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和总结。把很多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学校一直在探索和不断完善的板块式问题组学案导学模式,正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提高,取得了不菲的教学成绩。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的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新的高考对我们的课堂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探讨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实践,目的是引导全体教师反思课堂,探讨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转型,课程评价。
一.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课堂转型
学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落脚点必然是课堂转型。课堂转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课堂教学目标的转型。课堂核心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学习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提高素养。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既要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更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方法、学科技能、学科精神。
1.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要向情景化、问题化、活动化等方面转型。使课堂成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验中深思感悟,在不断质疑中实现思维碰撞,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核心素养。
2.建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由教向学转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知道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堂、课后的探究、课后拓展延伸,目标达成监测等。
3.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有掌握学科知识评价,有学习过程态度、方法的评价。有教师层面评价,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二. 我们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2020年山东省模拟考试阅卷总结时,部分专家罗列了一些高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阅读能力差,科普阅读量少,思维不开阔,忙于刷题,导致理解的深度、宽度不够,老师在思维训练上不够。在新授课中,引入过程过多地引入导学案,重套路,轻思想,重计算轻思维,重一节课不重整个单元等等。这些普通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越来越无法应对新高考。
2.教师层面,部分老师观念较陈旧,教学方式不符合课改要求,讲得过多,教学内容不能从学情出发合理取舍,板块式问题组设置不合理,设计的问题简单,逻辑性不够严谨,缺乏思维梯度,教学环节不够精细,学生活动设计简单,不能引发学生深度思维和质疑,分层教学体现不够等等。
3.学生层面: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不好,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习惯于听老师讲,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 如何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推进单元教学设计,完善板块式问题组导学案。我们已经习惯于根据考纲梳理知识点、考点,而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新高考取消考试说明,目的是要通过高考指挥棒引导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当前许多学校正在推行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构建知识体系。老师们通过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单元内容的逻辑关系,对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的理解会更到位,课堂活动的设计会更合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逻辑性、针对性会更强,教学效益会更加突出。
        许多专家督导时反馈提出:对课堂教学的精准定位,设计、指导方面要更精准,如“二次问题组的设计”,学生不能完成时,应如何将教学进行下去?“问题组”到“问题化”的再研究,说明我们的模式与课改要求的“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是一致的,受到专家肯定。但细节有待完善,单元教学设计就是最有效的改进提升手段,加强板块间、问题组之间逻辑关系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转变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就会亲近老师、信赖老师,就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情感交流是心灵接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也才能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3.认真研究学生,关注学情,加强学法指导。
        学情是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是能否实现高效益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以及生活环境、心理差异等。具体到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教师要保持对学生发展的积极期待,传递给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使学生树立取得进步的信心。加强学法指导,既要有各学科集中的指导课,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渗透学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发挥全员育人导师的职责,帮助学生规划好学习和生活。做到思想引导,心理疏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创新启智。
4.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教师要转变观念,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导学案设计的学习目标要清晰明确,合理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引发学生思维不断深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5.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训练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在课堂上,当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始终处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情境和原有认知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
6.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上合作探究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深入思考。一是什么时候讨论,二是讨论什么问题,三是怎样讨论,四是怎样处理讨论的结果。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讨论的契机。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开展课堂讨论;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课堂讨论;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在教学的重点、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讨论。有讨论就要有展示,讨论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小组的名义展示。教师要点拨学生没理解到位的问题和没总结到位的规律、方法。要培训好课代表和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组织小组间的竞争比赛等活动,通过评价促进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提高课堂效益还有诸多方面:如;参与教研、研课磨课、恰当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分层次教学等,每一方面,只要能坚持做好,都会提高教学效益。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构建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体验学习过程,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升华,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知识能力、社会综合实践能力、高素养的有用人才。
        作者简介:袁有仓(1962.06-),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中学高级教师


                                              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