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2期   作者:游雨立
[导读] 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从教育部门到一线教师,
        游雨立
        自贡市贡井区辅读学校  四川省自贡市 643020
        
        摘要: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推进,从教育部门到一线教师,整个教育领域的重点逐渐倾向于培育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此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成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作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中许多学生存在着着许多障碍问题,更需要采取积极心理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成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有必要掌握科学合理的积极心理学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特殊教育;心理健康工作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关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经是学校和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所谓积极心理学,主要指的是以一种积极的力量为核心,指导个人和社会更好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成为诸多领域开展工作的辅助手段之一。基于此,教育领域更应该合理的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美好未来。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等限制,许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力度不够,且不具备合理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条件。因此,本文主要就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作用及策略进行探究。
        一、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作用
        毋庸置疑,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改变教师工作定位。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主要以针对性的解决为主。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往往会面对更多有障碍问题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以引导学生走出困境。2、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积极心理学的帮助下,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的工作重心首先应该放在保障学生的健康问题上,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拓宽教师工作的对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并非是教师团队的任务,在引入积极心理学之后,教师需要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的策略
        (一)培育价值观,树立自我认同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的自我认同。尤其是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往往对外在的环境存在更多的好奇心,也更需要接受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在“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研究中,人类的积极品质共有六大类,这些品质指引着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当然,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中,也应该具有这样的积极品质,教师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积极品质的培育。但是,对于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积极品质,就成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更好的理解这些品质,学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价值观的培育和自我认同的树立。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往往很难对自我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普遍较低,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也要针对性的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教育。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培育。例如,针对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智慧品质的提升。需要通过活动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针对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着重培育学生的仁爱品质。

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感受仁爱的本质。而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进步手册等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成长,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二)调动学习兴趣,提高社交能力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如何开展有效的社交,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问题之一。由于特殊教育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身心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困扰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产生一些逃避心理,影响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而且,受到身心问题的制约,学生往往很难与身边的学生开展社交活动。而长久缺乏社交活动,也会造成学生社交能力的倒退,以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既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充满兴趣,以更好的开展日常教育活动。同时,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社交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育,以保障学生的综合成长。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辅导就是单纯的针对学生的学科短处进行补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爱上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家庭的作用,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班级中的人际交往情况,多开展一些集体性的社交活动,引导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其中,以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社交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构建健康环境,保障学生成长
        在特殊教育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与环境入手,能够更好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将这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自然需要探究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当然,这种环境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也包含学生的课外生活所接触的环境,比如说学生的家庭环境等,综合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在学校的环境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或者走廊中通过张贴海报、或者针对性的进行版面设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墙。在文化墙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手册、学习目标、或者一些正能量的主题内容张贴上去,以发挥文化氛围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针对性教育。当然,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更多的支持。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长和社会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每一方对于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至关重要。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学生的心理认同。目前社会中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依然存在着对待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主动消除社会的错误看法,为社会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在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要意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也需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数理科学合理的价值观,树立自我认同。同时,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最后,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
        [2]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J].青少年导刊,2009,(4).
        [3]沈宁.美国高校德育模式变迁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