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晶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团结小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摘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以及要求相较于以往有所不同。众所周知,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难点内容。对于教师而言,除了要定期开展阅读教学,保证教学数量和质量以外,更要考虑是否符合当前班级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也就是说,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去制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因此,在本文中将围绕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多样化教学进行分析和论述,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给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文字、文章的理解仍然停留于表面,教师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通过阅读,又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就当前绝大多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缺乏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方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是消失。为此,教师必须要对阅读教学花费一定的功夫,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一、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语文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文字性,而如果教师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话,就会使得教学氛围过于沉闷,从而无法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导致阅读教学课堂效率不理想的情况出现。而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过分注重文本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生成绩的高低,一味地将学生当做知识吸收的容器,不考虑学生个人情况和兴趣等,使得小学生逐渐丧失阅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都具备极强的好奇心,但又因为初步接触社会,其认知水平有限,常常会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教师如果没有对阅读教学进行良好的备课,预设小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则可能会出现无法应对的情况。
2.没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环境下,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有着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仍有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目的,盲目开展教学活动,也在教学中随意拓展教学内容,模糊阅读教学重点,致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认识到学习重点,从而使得小学生的阅读成效不佳。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内阅读的多样化教学
1多种教学方法探究, 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对当前班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认识和了解,如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测验。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累阅读经验。当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对阅读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以进一步实现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和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手段的进步,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就是说小学生只能够凭借个人已有知识和经验去理解阅读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课外辅助资料以及现代网络来开展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具有生活情境中了解到阅读学习的意义。
2重视课前准备,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周围事物都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过短。也就是说,小学生在具备一定学习意识和习惯之后,教师就要帮助其提升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选取教学方法的时候,除了体现自身基本的教学态度以外,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除此以外,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严格要求的课堂秩序,以免课堂过于嘈杂影响整体教学质量。当然,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优化教学目标
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方面的能力,教师除了注重阅读教学内容的教学外,更要重视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的掌握。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发展规律来制定教学计划,选取合适的拓展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对其引起重视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和提升阅读能力,要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更多更多适合档当前小学生阅读需求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潘金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09):166-167.
[2]梁素琳,曹淑英.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上旬刊),2018,25(1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