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玲
重庆市秀山县兰桥镇寨瓦小学 409908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性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且在课堂上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课题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原本占有语言优势,可以生活化的进行教学演讲,但由于一些文章属于长篇文章,使得学生很难有耐心阅读,加之小学阶段,学生自律性较差,导致学生学习中段语文“走神”的现象时有发生。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开始提倡“长文短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收获一定的教学成果。本文提倡利用“长文短教”的方式进行小学中段语文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语文学科内容,增进相关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语文;长文短教;语文教学;
“长文短教”的教学形式在近些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长文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缺乏自律性,很难在中段的语文课文上进行仔细的阅读与分析,教师通过“长文短教”的形式,不断提炼中段语文课文的精髓,再加以归类,让学生们能够快速找到知识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的学习语文学科。本文通过围绕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方法探索展开分析与探讨,希望通过总结,分享经验,收获心得。
1.围绕中心思想 不断进行延展
小学中段语文的教学往往需要老师先将中心思想进行提炼,然后再进行深入讲解。由于小学中段语文文章字数较多,学生们通读后几乎让学生们的课堂主要精力全部耗费,如果此时教师在从头开始讲起,只会让学生们拥有一种再来一遍的感受,所以教师需要在学生们通读之后,先把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提炼,再进行语文课文的讲解。例如,经典课文《挑山工》,中心思想是让学生们感受到挑山工人一心向着目标前进,只要每一步都走踏实了,那就迟早有到达目的地的一天。此时教师可以围绕中心思想开始延展,挑山工的心境是怎样的、挑山工的目标在哪里、挑山工是如何迈步的这些细节展开探讨,让学生们通过把握中心思想的同时去找到文中的线索,使得学生拥有“探险”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们提高学习兴趣,专注集中在语文课本的学习上。
2.打破原有文章结构 多种叙事手段讲解
在小学中段语文的学习上,教师可以打破原有文章结构,不必一定按照文章的正叙叙事手段进行课文的讲解,也可以采用插叙、倒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点开始讲起,使学生可以快速的思想集中。例如,在《负荆请罪》的讲解过程中,学生们一定先是对廉颇背上藤条下跪在蔺相如面前,请蔺相如打他的这个场景感兴趣,教师不必循规蹈矩,从文章开头对《负荆请罪》讲起,完全可以从这个经典的画面开始讲起,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到人物此举的原因、人物的性格以及接下来故事的走向,这样的讲解方式可以快速的让学生们提高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关注,从而更好的学习文章。
3.结合文章主要人物展开语文教学
小学中段语文往往故事性线索较为明确,教师可以从故事当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讲解与剖析,从而让学生们通过“长文短教”形式快速理解课文的主要教学内容。一方面,以人物为中心进行课本的讲解能够快速找到故事的主线。例如,《司马光砸缸》,故事的主人公毋庸置疑就是司马光,教师不必从故事发生的朝代背景开始讲起,完全可以从司马光这个人物开始讲起,更加生动的带动学生们去挖掘了解他生活的时代,然后再进行背景讲解;另一方面,以人物为中心进行课本讲解能够快速的让文章拥有标签化属性,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本讲解,全文都是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但文章标题却只字未提,这很容易让学生们产生记忆偏差,教师从鲁迅个人开始讲起,不但可以让学生们增加文章标签属性,更可以让学生们产生深入了解主人公鲁迅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专注此篇文章的学习。
结束语:
小学教学是各阶段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由于小学教学是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所以小学各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不断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不断改变教学方案,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学工作。小学中段语文教学更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虽然现在中段语文教学在实践当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小学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断落实“长文短教”的教学模式,围绕中心思想,不断延展教学、打破原有文章结构,采用多种叙事手段、结合主要人物展开教学等多种手段的“长文短教”形式进行教学,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不断的被激发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好的完成小学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甘密,陈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长文短教设计思路:以《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4):121-122.
[2]张龙.对小学语文“长文短教”教学设计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2017(3):22-24.
[3]王志刚.解读小学语文长文短教的有效策略.《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4.
[4]韩玉.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短教”策略探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