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美燕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二小学,浙江 东阳 322100)
摘要: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换教育理念,将小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和国学教育有效渗透至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密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国学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体现出良好课堂教学成效。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具体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策略探究。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语文;策略;状况
小学语文教师需摒弃以往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良好渗透国学教育活动。才能极大激发学生国学教育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语文成绩和国学素养,培养出具有全方位素养人才。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
现阶段,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还在沿用着陈旧枯燥的教学形式。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氛围也得不到较好改善。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也没有将国学教育和学生个性特点有效结合起来。也未能与学生展开积极互动交流活动,不利于学生国学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提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1]。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形式促进国学教育渗透
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用多媒体形式,促进国学教育渗透语文教学实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素养,更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
譬如,当教师教授到《父亲的菜园》课节内容时,就应用了多媒体的直观生动优势,良好的将国学教育渗透到了语文教学中。首先,我先引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以加深课文理解。紧接着,在开始播放课前选取好的对应课文内容的相关在山坡上开垦菜园视频,使学生们可以直观、立体的了解掌握课文内容。在视频中出现暴雨落在山坡菜地画面时,适时诵读“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同学们,通过这段视频观看以及老师的诵读,大家眼前是不是出现了一位坚强刚毅、面对困难永不放弃、辛勤劳动的父亲形象啊?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学习文中这位父亲,遇到困难积极面对、永远不要放弃、用自己的努力和劳动去收获美好的生活[2]。”
(二)以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角色扮演形式不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更体现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良好践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实效。譬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节时,就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教学模式,来促进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实效。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在过程中深度体会文章大意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待学生们阅读结束后,教师在其中选取两位学生饰演文中的“闰土”和“我”的角色,课文叙述部分则由教师来说明。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悬挂了一幅课件图片,画面中一片金黄的月色下,一个脖颈上戴着项圈,英气勃勃的少年正在准备用钢叉刺一只奔向西瓜地里的猹。学生们看着这栩栩如生的课件图片,对于理解课文知识点具有事半功倍的效应。两位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其他学生们都看得聚精会神,教室里呈现出轻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表演完毕后,教师针对课文进行了深度讲解。课堂尾声,教师要求学生参照课文描写,写一篇自己的童年伙伴或者与现在的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一些趣事。作文思路要清晰,文字段落自然流畅,篇幅不用过长,但一定要抒发出个人的真情实感[3]。
(三)推荐鼓励学生阅读优秀国学教育书籍
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课堂教学实效,还应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优秀国学教育书籍,并鼓励学生定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著提升学生国学水平及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阅读国学教育书籍,如《诗经》、《中华成语故事》、《弟子规》、《西游记》、《中国民间故事》等优秀书籍。与此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将自认为生动有趣的词语、素材记录摘抄到读书笔记上,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和国学素养。此外,语文教师引领学生在每周五放学后一小时时段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中,阅读的书籍部分由学生提前从家中带来,另一部分则由教师从学校图书馆中借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会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对于书籍人物及故事内容的观点看法。遇有个别激烈争论状况,教师还会适时进入并开展深度传统文化教育延展。阅读活动结束以后,语文教师还要求学生写一篇当日阅读笔记,词句自然通畅,写出个人对于书中人物及主要事件的认识及情感抒发[4]。
(四)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开展国学教育渗透
教师要充分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国学教育渗透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素养,更能实现良好的国学教育实效,满足新时期教学需求。
比如,教师在教授到《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节时,就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国学教育渗透教学活动。首先,我在引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以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认知。其次,在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详细了解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并在之后回答以上问题。自行阅读完毕后,有学生回答“老师,圆明园的总体布局特点是众星拱月。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它的东、西、南三面。”接着讲到“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证明他阅读过程中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很好。那么,现在哪位同学能够回答,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时离讲台最近的同学发言回答“老师,因为它收藏时间长、收藏的范围大,文物珍宝多。”然后,我在讲台前方展示了关于圆明园被劫掠的目前流落海外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当时火烧圆明园的部分图片。学生们看后,有很多都义愤填膺,也有一些同学沉默不语,却眼神中充满着坚毅果决的斗志。紧接着,我言到“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现在同学们通过自行阅读和老师的一些讲解,也对于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印象。那么,谁能回答一下,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作者又为什么着重描写多圆明园往昔多么辉煌?”这时,很多同学都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指定了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老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孱弱,所以就受列强欺压;因为我们国家落后,所以就要挨打。作者用圆明园往昔的辉煌来衬托现在圆明园的残破荒凉,控诉那些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教师此时讲到“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表达用意。同学们,圆明园的大火虽以熄灭,但我们的爱国强国之心要愈加坚定不移,只有同学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牢记历史教训,才能更好的保卫我们日益强大富饶的祖国,不再重蹈覆辙[5]。”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国学教育具体策略活动。新时期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针对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现象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制定实行对应国学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更好的契合学生心性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全面促进学生国学素养及语文综合成绩,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向新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11(37):277.
[2]苑旭芳.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方案[J].课外语文(上),2020,16(9):32-33.
[3]马滚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27(27):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