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何碧霞
[导读] 爱探究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


        何碧霞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中心幼儿园 广东 清远 513100)
        
        内容摘要:爱探究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巧用家园游戏法、妙用趣味记录法和善用科学实验法等几方面展开阐述,介绍该园在种植活动中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家园种植;探究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有三个目标: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十分重要,这种追根究底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将对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产生终身的影响。而开展种植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特有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巧用家园游戏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家庭、大自然同样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巧用家园游戏法,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而且能够促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以下列举几种方法:   
        (一)我和植物做朋友:带领孩子认识身边各种植物,了解种子、认识土地、种植步骤、植物的生长过程,观看关于植物的图片、动画、故事等,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欲望,萌发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二)播种一颗种子:和孩子一起种植一颗树、一株花或者是一棵菜,让孩子自己动手,照顾小生命。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把植物们看作是自己的“小伙伴”,通过亲身体验,初步掌握基本的种植技能如挖沟、播种、浇水、填土、施肥等,萌发爱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献给大自然的手工:收集大自然唾手可得的材料做手工,在孩子们的脑洞下,各种树叶、花草的组合,哪怕是一根枯枝,在孩子们的手中也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艺术品。家长们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笔触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自己拼贴绘画。通过这些手工,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万物生长。
        巧用家园游戏法,不仅能够让幼儿直接感知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而且能够积累一定的种植经验,同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进而激发并培育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妙用趣味记录法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记录是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记录能力作为后天培养的一种技能,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自然形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记录能力的培养要尽早。在种植活动中,引导幼儿有计划地观察植物,用拍照、图画、符号、做标本等多种方法进行趣味记录,形成连续、系统的植物生长档案,促使幼儿提出并探究与生长环境相关的问题,逐步培养幼儿形成一定的对比分析思维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以下列举几种记录法:
        (一)拍照记录法:这是最便捷的记录方法,幼儿用手机拍植物照片。首先,在拍照之前要做好计划:是要观察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多久观察一次?还是观察同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确定好观察的内容、时间,再开始拍照。其次,拍出来的照片可以保存在手机,然后打印出来装订成册,这样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发现植物间不同的形状、颜色,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等等。
        (二)绘画记录法:这是幼儿比较常用并且普遍喜欢的方法,即把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的形状、颜色等用画画的形式记录出来。首先,家长对幼儿的图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其次,幼儿的观察记录画好以后,写上姓名、日期,大班的幼儿自己写,小、中班的幼儿不会写的请家长帮忙写。然后请幼儿描述自己的所看、所画、所想,家长用文字的形式在图画上帮幼儿书写起来。最后,把幼儿在各个时间段做的绘画记录装订成册,形成连续、系统的植物生长档案。
        (三)标本记录法:这个方法有容易操作、容易保存的特点,条件是需要干燥。首先,孩子把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植物叶子、花朵等收集起来,要没有水,干燥的。其次,找一些空白纸或者是书籍,把植物叶子、花朵夹在纸或书籍上,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标本就做好了,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标本和生长中的植物有那么多的不同之处。
        妙用趣味记录法不仅让幼儿学会观察、记录植物,而且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善用科学实验法挖掘幼儿科学探究深度
        《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大自然拥有数不胜数的花草树木,植物们随着季节的更换而“变幻莫测”,孩子们肯定有很多的疑问:花儿为什么会绽开?为什么绿叶会在秋天变色?大大的树木是如何将水分运送到树冠的?为什么植物会有根和茎?植物是如何繁衍的……解开谜团最好的方式是带领孩子们亲自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下面以我园2020年植物科学小实验为例:(具体举例见下文)
        (一)植物科学小实验1——叶子里的叶绿素可以给白纸染色吗?
        材料准备:
         绿色的植物叶子,1张白纸,一块板或一张泡沫垫
        这样来做:
          ·把植物叶子放在板或泡沫垫上
          ·把白纸附在植物叶子上
          ·用脚使劲地踩在白纸上(注意不要把报纸踩烂哦)
        会发生什么:
         白纸上出现了绿颜色
        为什么会这样:
         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含有叶绿素。当你用力踩时,叶绿素从细胞中流出来,就把白纸染成了绿色。
        活动延伸:
         请你选择另外一种植物叶子,按照上面步骤做实验,结果怎么样?欢迎和老师分享哦。
(二)植物科学小实验2——蕨类植物的袍子能看见吗?
    蕨类植物指哪些:
蕨类植物是植物中主要的一类,大都为草本,少数为木本。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叶之分,不具花,以孢子繁殖。如图:蕨草、卷柏、问荆、瓶儿小草、铁线蕨、铁角等。
        材料准备:
蕨类植物叶子,1张白纸,一张报纸,几本书
        这样来做:
        ·把蕨类植物叶子的下表面朝下放白纸上。
        ·把报纸铺在叶子上面,再在上面压几本书。
        ·压两天,不要移动。
        ·把书本、报纸和叶子小心拿开。
        会发生什么:
白纸上出现了蕨类植物叶子的形状
        为什么会这样:
蕨类植物并不依赖于种子繁殖,而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位于叶子的下表面。由于受到压力,孢子被释放出来,在白纸上留下叶子的形状。
        活动延伸:
如果你喜欢这幅“画”,可以用无色的喷漆(在文具店可以买到)为它喷上一层保护膜,或者是用透明膜进行过塑。
        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情绪。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能激励幼儿愿意继续参与其中,挖掘科学探究的深度。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每一位幼儿都是小小科学家,在种植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究的媒介,有利于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发展科学探究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2】[德] 安提亚·赛安,艾克·冯格/著;[德] 夏洛特·瓦格勒/绘;谢霜/译.101个植物的实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