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胜业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99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行,语文思维在语文知识学习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以语文学科学习视角展开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改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辅相成地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予以有力支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作为关键点,将之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讲解,也要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拓展延伸、发散探究等思维模式的建设,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获得更有效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入,教育部门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中阶段作为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连接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升。该文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研究话题,首先明确了语文思维的基本概念以及语文思维的基本特征,然后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必要性,剖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症下药”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1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当前阶段的教育工作明显受到应试教育的干扰,导致学生仅仅是作为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指导优势也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这样的学习才能够保障学生毕业后不会因为语文知识欠缺而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往往是为了应付考试,很明显这与我国的基本教育理念不相符,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育教学中积极落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保障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顺利培养。
2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策略
2.1个性差异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前讨论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上都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找到学生共性点的同时对各学生特殊性加以明确,才能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合理性。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想法加以了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对语文知识内容的理解,才能对教学设计加以改良,将语文思维培养合理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逐渐培养起阅读理解中的全面性、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一些关于课程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探究学生的想法,以此更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规划,使教学设计更加契合于学生语文思维培养需求。比如在王羲之《兰亭集序》古文教学中,教师就可通过课前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充分表达自己对古文中生死观的理解,以便在课堂学习中更能把握文章之主旨。该文章核心点就是其中“死生亦大矣”的感慨,教师可以结合这句内容让学生对其加以讨论,其为何意,而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叹息呢?学生在问题看待角度上的不同会使其产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身死应当“重于泰山”,有的认为“人命在己”,通过学生不同的解读,更能对各类生死观加以区别;随后教师即可结合东晋时期文人墨客不务实际、空谈玄学的背景,给予学生生死观更积极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对文中各悲喜之感更能感同身受,在个性思维中获得共性见解,也由此使教师对学生课文理解情况加以明确,便于调整教学设计。
2.2通过学以致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表达看法,但是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让学生根据相关的作文模板写作,这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来看,并不适合高中阶段的学生写作。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构建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只关注到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是否满足标准规范,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成长。所以这就要求这教师要从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等层面上训练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例如近些年一篇名为《被需要的心态》的高考作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价值”“被需要”“内心充盈”等等概念,让学生对整篇作文掌握大致写作方向,训练学生审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避免在写作的过程中出现跑题等现象。让学生基于正确的角度立论,立论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且正确的思想理念,准确的表达出整篇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明确自身作为写作主体的思想和看法。只有这样将自身的观点与文章主题明确后,围绕着中心论点寻找相应的论据,选择支持自身论点的材料,合理的组织文章架构,论据以及论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篇高考作文中,学生通过自身的逻辑思考,清楚的认识到被需要一方面是个人价值的综合体现,同时还要认识到被需要的前提是自身有一定价值。所以在没有被需要的阶段,要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抱着努力且尽力的心态增强自身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与角度上进行论点论述,选择适合自身观点表达的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以及例证法等多种方式进行阐述,保证文章思路清晰、逻辑结构合理,提升整篇文章的可读性。
2.3对比教学,培养学生辨析思维
在思维训练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形成辩证思维。比如,学习《师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用荀子的《劝学》导入,促使学生思考古人对于学习的见解。《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达不同,阐述的道理却是相似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放飞想象,讨论不同的观点,从而深化认识。教师首先这样导入:“同学们,此前我们已经学过《劝学》这篇文章,对于古人怎样看待学习也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同样是阐述对于学习的看法,《师说》与《劝学》有什么异同呢?”学生讨论后答:“这两篇文章阐述的都是学习的道理,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继续引导:“没错,那么两篇文章的观点是否相似?”学生答:“《劝学》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师说》则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分析了从师的重要性。”在课堂总结时,因为学生已详细对比了两篇文章的异同,因此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对于学习的新看法。学生们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4创建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阋读的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例如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四大名著是必不可少的,读起来有些难度但能提高学生的鉴赏文学作品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语文课外阅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本人道德教育的途径之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作业的布置要适当,不能让学生只把时间花在做作业与卷子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安心进行阅读的,教师可以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作业布置的一部分,因为现在高考内容,有几分选择题是考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就如《红楼梦》,高考可能会考,但是教师花费时间进行讲述,显然这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含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内涵比较广泛,文中内容含有饮食、建筑、诗词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红楼梦》去加強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传统文化知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索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知识见解,引导学生更好地汲取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2.4语文教学中社会思维的培育
每个人都是处在社会中的独立个体,而社会思维指的便是人们的集体思维。然而,社会思维并不是对于个体思维进行简单叠加,需要在一定范围之内使特定数量的人按照适合的内在规律形成相互联系、影响以及作用,继而获得具备共同特点的社会性思维,它是人集体活动的结果。对于社会思维进行培育的过程需要依靠社会整体,个体思维必须要融入到集体当中,才能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社会思维的主要形式包括:①群辩法(亦可称之为集体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使性格、爱好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比喻等方法相互交换意见,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以此为基础表达或者解决问题;②会议集智法(亦可称之为畅谈会或者智力激荡)。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并不需要给出结论或做出具体的评价。每个小组5-10人,由学生自由开展思维活动,提出方案,并对同组内其他同学的方案进行综合、补充以及改进;③书面集智法(亦可称之为卡片集智法)。引导学生朗读卡片当中的个人意见,随后与他人意见之间进行综合,将新观点书写于另一张卡片,最后对所有卡片进行综合整理;④“六三五”法。每组6名学生,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通过自主思维提出3个方案,每过5分钟相互交换一次意见,相互启发与补充,以获得新的观点。在教学实践中,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其学科素养的发展至关重要。
2.6教师要重视语文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从学生实际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形象思维以及抽象思维。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笔者首先从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角度入手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在新课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思维,可从已学习过的陶渊明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等切入,并为学生设置问题:“提到东晋诗人陶渊明时,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名句?”“诗人在《桃花源记》中向人们描述了怎样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之后引出《归园田居》,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愉悦心情,体会诗人身上的超凡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感知,掌握标准的字音和朗读节奏。对于本诗,可采用“二二一”的节奏朗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使用“二一二”的节奏朗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等诗句。诗中作者使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意象展现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此时教师可激发学生用想象思维找出诗中其他反映这种田园风光的意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找出了“狗吠”“鸡鸣”等意象。为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弃官归隐的原因,教师可启发学生使用简练的语言描绘田园美景,同时为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可为学生设置问题:“诗人从何而归?”“在诗中作者使用哪种修辞方法和词汇形容官场?”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诗人从官场回归到田园生活当中。”“作者在诗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并用尘网、樊笼等词汇形容了官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把握住了学习重点。最后,为丰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由教师进行总结:作者不追求名利而追求自由,不愿與官场中人同流合污,追求田园生活,这展现了作者“返璞归真”的思想境界。
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思维培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作文的育人价值,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着手提升学生的新思维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意识,并且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以及表达能力提升,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学生也要养成创新思维以及积累素材的习惯,将写作的新思维纳入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将写作学习和自身的思维成长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洪帧.激活写作思维提高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思维提升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2).
[2]张江涛.开发资源、个性阅读、读写结合———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