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侯帅
[导读] 幼儿科学探究和深度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和发生方式上的逻辑一致性
 
          
          
        侯帅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武汉  430223 )
         [摘 要]幼儿科学探究和深度学习具有教育价值和发生方式上的逻辑一致性,走向深度学习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应然追求。指向深度学习的幼儿科学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依据深度学习的理念对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设计,真正实现“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本质追求。
        [关键词]  幼儿;科学探究;深度学习;活动设计
        科学探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强调幼儿在探究、体验和发现中学习。幼儿通过自身努力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思考,同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不仅积累大量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更为意义深远的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和偏向于模仿、记忆和技能训练的浅层学习不同,它更为关注学生的多维投入和思维品质,强调学生学习的持续性、理解性、批判性、探究性、体验性和反思性。由此可见,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学习方式和学习投入的要求符合深度学习的一般特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具有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上的逻辑一致性。指向深度学习的幼儿科学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依据深度学习的理念对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设计,真正实现“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本质追求。
一、探究情境设计,幼儿在困惑中生成问题
        探究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其建构的经验往往更加可靠,也更容易在其他情境中迁移使用。对于脱离真实情境并简化了的经验,幼儿往往只能达到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幼儿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惑,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生成问题,从而引发探究。“疑问”常常会在瞬间产生,指导幼儿学会留住“疑问”,就能帮助幼儿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或直接指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困惑和疑问,养成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表达出来的习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这一环节往往被忽视或者简单化处理,致使幼儿往往难以体验到发现问题的兴奋,也难以体会到提出问题的完整过程和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重视儿童在探索世界、游戏玩耍过程中迸发出的火花与灵感,不断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把“疑问”说出来、记下来,把疑问转化为问题,将问题带入探究,带着对答案的迫切渴求参与探究,才能真正促进幼儿主动地、有深度地进行学习,让幼儿经历沉浸式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探究内容设计,关注幼儿核心经验获得
        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通常起源于幼儿对真实世界的探索,幼儿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感知、摆弄和思考,面对新奇的自然事物和神奇的自然现象,幼儿不免产生“是什么”、“为什么”和 “怎么会”的困惑和惊叹,由此也便产生了幼儿科学探究的问题源头。很多时候,幼儿的问题是懵懂的、发散的、无目的的,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捕捉到有价值的、适合探究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教师对探究内容的价值判断要关注幼儿科学核心经验的获得。韦钰教授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序言中指出,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适当的、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精神,构建一个人健康协调发展的基础。[2]核心经验是指向科学基本问题和科学大概念的,在科学认知体系中发挥 “连接点”的功能。幼儿科学核心概念的获得,有利于幼儿更好的建构对周围世界的科学认识,为以后的乃至终身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对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进行选择时要关注科学核心经验,关注幼儿在其年龄发展阶段中可以获得的最基础、最关键的科学概念和能力。
三、探究过程设计,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幼儿科学探究是幼儿在天然的好奇心驱动下,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大致地、简约式地重演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科学探究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在探究的兴趣、探究的结构和性质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探究的基本历程来看,幼儿和科学家一样要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分享等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探究能否深入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了幼儿能否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
        美国开端计划(Head Start)于2011年制定了《学前科学探究活动网络系列资源的教师指南》,对学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理念、框架及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为教师培养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有效参考。《教师指南》指出学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框架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观察、预测、调查、分类、交流,它们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5个关键过程,这些过程解释了儿童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索和发现的。[3]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能把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通过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说一说等环节让幼儿经历大致的探究过程,却不能进一步聚焦到探究能力上来,造成只见“探究”,不见“发展”的表面化科学探究。因此,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基于探究能力框架结构来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让学前儿童的关键能力获得有效发展,全面提升学前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师幼互动设计,幼儿在合作中实现发展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只能通过社会交往实施, 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方能得以实现。其中, 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一种社会交往形式, 它为儿童习得高级心智功能提供了可能。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通过交往而沟通、交流、协调,从而共同完成活动目标。幼儿在交往中发现自我,增强主体性,形成主体意识;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形成丰富而健康的个性。
        教师应依据学习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断提出问题、引申问题,制造悬念,使儿童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缺口状态,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环境创设、活动过程设计等常规环节的设计,更要对活动过程中的师幼互动过程有着基本的预设,明确师幼互动的目的、形式、时机等。当然,互动环节的设计不是为了控制孩子、掌控探究,而是为了在了解幼儿所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更好的帮助幼儿完成自主建构。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师帮助和幼儿自主之间的度,既要随时准备给予儿童温暖而恰当的回应,却又不能操之过急,打乱幼儿独立思考的节奏。
参考文献: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2.
[2]温·哈伦.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M].韦钰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3]李慧,严仲连.美国学前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框架、策略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11):88-95.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PCK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教育素养课程模式的构建”(课题编号:2016GB199)阶段性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