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价值及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曾国忠
[导读] 初中物理学科在经历过数次教改之后,

        曾国忠
        (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福建  泉州362015)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在经历过数次教改之后,也逐渐开始结合信息技术以达成物理教学目标。物理学科作为理科范畴中一门重要学科,在中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物理学科在现实中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物理教学的实践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融合信息技术,从而有效的简化教学、增效提质。
        关键字:初中物理;信息技术;融合方法
引言:随着物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初中物理教学中,也逐增加了实验课程的比例,但是由于教学设备和实验材料的限制,实验教学比例依然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数位物理执教者在经过调研和实践之后,提出了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策略是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和问题
        初中物理学科内容逐渐深入,从基础的认识和理解,转变到了计算和实践,专业性和实践性更强。而现阶段大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学,依然沿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以理解、记忆和计算为主。教学方式也是以教师依据课本的编排以及教案的规划来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物理实验相对来说较少,学生能够上手操作的机会更少。而这种情况下,学生基本成为理论型人才,实践操作能力欠缺。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也急需要一种简洁有效的方式解决现有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物理学科更多需要实践操作,验证物理真理,而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完成了这个步骤,物理学科才能学有所得,在未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适当的提升物理教学的实践比例,也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有效策略。而现阶段的物理教学,虽然已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实验的强度和密集度依然不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策略。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一)展示实验视频,做好实验预设
物理实验耗费实验器材,在义务教育中,实验器材稀缺且珍贵,因此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物理实验的效果和实验的安全性,通常教师讲解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是静态的,操作步骤通过学生的想象和理解,借助课本的图片来理解记忆,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借助信息技术,直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标准实验动作,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观看视频,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就能迅速掌握实验技巧,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不但能够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更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是现阶段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的教学策略之一。
例如在初中物理中的《多彩的光》这章课程的教学中,就可以用到这种实验策略。多彩的光这章课程中,实验内容丰富,尤其是小孔成像这个知识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度,因此建议在这堂课上,给学生准备小孔成像的实验器材,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小孔成像的实验步骤,让学生准备好器材: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然后将蜡烛小孔屏和毛玻璃成直线排列,并保证蜡烛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的中心点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直线上移动蜡烛或者毛玻璃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就会发现随着蜡烛或者毛玻璃离小孔距离的变化,毛玻璃上成像也会随之变化,距离越大,成像越大,距离越小,横向越小。讲解完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之后,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小孔成像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然后利用自己的实验器材,做实验,观察并记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实验完成的成功率和准确度,也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节能增效。
(二)创设教学情境,达成引导教学
        初中生面临的是枯燥的多主课学习生活,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多,学习压力大。

这也是教育部提倡学生减负的关键原因,而学生减负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少学,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发现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达成在实践中学习,在操作中进步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独立完成简单实验的过程,而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到正确的引导,激发出学生的探索之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而完成启发教学。像初中物理中的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预设问题,提前准备好几种材料,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几种材料的密度的关系。接着通过视频成像给学生展示不同的材料在水里的表现,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入水底,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在水面上,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再播放一段影视剧中的视频,在《延禧攻略》中,女主能够把一枚针浮在水面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和了解的到知识,去解释。同时,再让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密度大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等到第二节课,检查学生的实践结果,针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语言奖励,树立出学习标杆。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验证,实践的过程。
(三)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就是教会学生探索事物原理的科目,这个科目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因此在物理教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电子教学课件,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较为少见的物理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现象的原理,留下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在进入课堂讲解分析中,这种模式在教学中也被称为倒叙模式,就是先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再分步骤分析原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专注度,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解惑”的过程。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就像《光的折射》原理,学生可能通过物理课本上的图片和内容了解到折射现象,但是学生并没有看到过相关实验,因此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光的折射实验视频,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筷子从水里看不是直的,为什么站在水里显得腿短?然后物理教师依据光的折射原理,抽丝剥茧的方式给学生分析光的折射成像原理,然后留下课后习题,所有东西在水里都能呈现出光的折射原理吗?视频中的实验会不会有疏漏,有没有东西在水里能够打破光的折射原理呢?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实践或者是查找资料证明视频中的实验结果。留下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而动手操作,查找资料,验证问题。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更遵循了现代教学中提倡的“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进行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这是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后,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结束语
        其实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增加物理学科的趣味性,达成引导教学,更能够增加物理实验成功率。通过这三方面,改善物理学科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物理学科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达成教育改革中的启发性教学。
        
         参考文献
        [1]陆孝青.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授课方式的实践研究——以初中物理实验课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89.
        [2]陈小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02):45-46.
        [3]蒋迎升.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42.
        [4]孙宝才.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农村科技,2019(09):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