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游戏教学法在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廖丹 孙艳芳
[导读] 智障儿童的综合主题教学秉承着以愉快教学为前提

        廖丹 孙艳芳
        (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智障儿童的综合主题教学秉承着以愉快教学为前提,以生态化教学为原则,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为主导,以从始至终一买贯穿的方式为主线,使其成为智障儿童康复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智障儿童七大领域的全面发展也一直是该活动的核心内容。而音乐游戏教学法的特点则决定了它能够与综合主题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音乐游戏教学法;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实践;运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对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问题也愈加重视,而智障儿童也正是这一群被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关爱着的特殊群体之一。由于各种先天或者后天原因所致,智障儿童存在着认知能力低下,语言、运动能力发展缓慢,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较弱等缺陷。并且因为这些缺陷,大部分儿童会出现专注力差、兴趣度低、情绪不稳定、规则理解困难等一系列影响康复教育的问题[1]。 做为一名学龄前智障儿童集体课康复教师,综合主题教学工作一直是集体课教学的重心。在综合主题教学中涉及到的感知、认知、语言、精细动作、粗大动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均是智障儿童急需提升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怎样找到智障儿童的兴趣点,提升他们在综合主题课堂上的专注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成为了最大的困难。而对于儿童来说,爱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对于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游戏的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和具体实践性都让它成为智障儿童最爱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我们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的智障儿童都对音乐十分的敏感,并且都十分的喜欢音乐。音乐能够帮助他们舒缓身心,调试情绪,更加专注。如果能将音乐和游戏两者结合起来,在智障儿童的综合主题教学中进行实践操作,相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音乐游戏教学法的内涵
        音乐是神奇的,任何年龄、任何国籍、任何语种、任何肤色的人都能够去欣赏音乐,也都有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力。在面对相同的音乐时,有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在面对不同的音乐时,也有可能不同的人会产生相同的感受。所以,音乐并没有任何欣赏的界限,哪怕对智障儿童也是。相反,有很多的智障儿童,像唐氏综合征儿童,天生就非常喜欢音乐,并且还有着不错的音乐感受力。当他们听到音乐时大部分的都会随着音乐不由自主的舞动。例如唐氏综合征周周,最后甚至成为了著名的指挥家。
        而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爱游戏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游戏具有自主性,它是自动自发产生的行为,在自然情境中,当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很自然就能够玩起来,他人很难强迫儿童去玩一个他不感兴趣或不想参加的游戏[2]。每个智障儿童都能在游戏中自主的选择是否参与,参与的时间和地点,参与什么类型的游戏,以及怎么参与等等。游戏具有趣味性,它是好玩的,是孩子们喜欢的,是能够充分的吸引到孩子们的。游戏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发生的一切都不需要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负责任。即使输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游戏具有社会性,它需要孩子们跟同伴一起互动和合作去完成,能促进智障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具有具体实践性,它需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其中才能开展起来。而这些都注定了游戏在智障儿童的生活、康复和教育领域中都如影随形、不可替代。
        正是如此,这么神奇的音乐和这么好玩的游戏,两者结合,合而为一形成音乐游戏教学法后所产生的能量,也绝对不止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我们将二者的特点结合,以此总结了音乐游戏教学法的含义。音乐游戏教学法是以音乐加游戏的形式发展儿童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是它的灵魂,重点体现在让儿童伴随音乐进行游戏,唤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调动儿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音乐游戏的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灵活和自由,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能使智障儿童体验到“玩”一样的感觉,促使他们积极地、快乐的,不知不觉的投身活动当中,在唱、跳、听、玩、敲打、运动中使他们的语言、社会交往、运动、认知等领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也与综合主题教学的理念和原则不谋而合。
        二、音乐游戏教学法在综合主题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从智障儿童维度来说,首先,在综合主题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提升智障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度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升智障儿童参与综合主题活动的兴趣度和积极性也一直是困扰智障儿童康复教师的一大难题。而音乐游戏教学法将综合主题活动游戏化的方式则很好的帮助老师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音乐游戏的自主性给了智障儿童充分的活动自由,有助于满足智障儿童表达与释放情绪情感的欲望和冲动,给予儿童自由幻想与创造的足够空间,允许儿童有自己的感知方式和行为逻辑[4]。而它设计的趣味性和高实践性则很好的吸引了智障儿童的兴趣,使得他们非常乐于参加加入了音乐游戏的综合主题的各个环节。其次,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增强智障儿童的活动专注度[3]。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因为是小组活动,大多数的环节智障儿童们都必须分批次参与游戏互动。能参与到互动中的儿童自然能够专注于活动当中。但部分没法参与其中的儿童则很难维持课堂秩序和活动专注度。但在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开展综合主题教学活动环节时,除了能在游戏互动上参与其中以外,对于等候的儿童来说,他们也能够跟随老师从听觉通道去感受活动音乐,也能顾通过视觉通道去关注参与其中的儿童动作。甚至,有的智障儿童还能够自己开动脑筋,在等候时跟随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启属于自己独有的游戏模式。第三,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增强智障儿童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记忆力。经专家研究表明,例如阿尔法波音乐、罗扎诺夫音乐、巴洛克音乐等音乐都能有效的提升记忆能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和社会交往七大领域的全面发展。在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开展综合主题活动时,一般经常会运用到包括听、唱、律动、舞蹈、玩、互动等常见的音乐结合游戏的形式。在做听的活动时,便能发展智障儿童的听觉感受能力、听觉辨别能力以及听觉敏锐性等感知能力。在做唱的活动时,便能增强智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做律动或舞蹈的活动时,便能提升智障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粗大动作能力。在做玩的活动时,便能开发智障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做互动活动时,便能增进智障儿童与他人交往、合作、轮流等社会适应能力。
        从智障儿童康复教师维度来说,首先,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够快速的帮助老师们管理好智障儿童在综合主题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给智障儿童积累好尽可能多的常规管理音乐游戏活动。例如,《拍手点头》《身体音阶歌》《拍手踏脚》《你好》《我们来说再见》等等。在开展综合主题活动时,便可以将这些音乐游戏直接用于常规管理中,让智障儿童在好玩的音乐游戏中快速的管理好自己的常规行为,为老师们节省时间,使主题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其次,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能减轻老师的课堂压力和负担。

综合主题教学是智障儿童康复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智障儿童由于其智力低下造成认知、专注力、语言、社交等能力方面的障碍,故而给智障康复教师们的综合主题教学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而音乐游戏因其较大的趣味性,能大大的提升智障儿童对综合主题教学活动的兴趣度和参与度。从康复教师层面来说,也为智障康复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了良好的转机,大大的提升了教学活动效果。第三,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使用音乐游戏教学法也大大的增强了智障康复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将音乐游戏教学法完美的融合到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非常考验智障儿童康复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智力障碍儿童理解游戏规则,并完成游戏互动,又体现了智障康复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既能完成音乐游戏活动设计,又能组织智障儿童完成活动的实施,必然能全面的增强智障康复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
        三、各类型音乐游戏在综合主题教学实践环节中的运用
        根据综合主题教学活动流程,可以将其分成常规,导入,新授,拓展和总结五个教学环节。因其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不同,我们可以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活动。
        (一)听觉类音乐游戏
        主要增强智障儿童的声音辨别能力,听觉的敏锐度,听辨声音方向、强弱、快慢的能力等。可以用于综合主题教学活动的常规环节、导入环节和新授环节。例如,在《常见的动物》的主题时,常规环节,教师可以用唱歌小声和大声给智障儿童点名来增强其听辨声音强弱的能力。在导入环节,可以用动物的叫声来导入活动。在新授环节,做验证活动时,可以用《转呀转呀转》的音乐游戏,让智障儿童跟随音乐转圈圈,待音乐停止时找到老师要求的动物卡片,来提升智障儿找卡片的兴趣度,并且增强其听觉敏锐度、反应力和认知记忆能力。
        (二)节奏类音乐游戏
        主要包括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两种类型。语言的节奏一般用于常规环节和语言领域的拓展环节。例如,在常规环节,老师可以用音乐的节奏唱出智障儿童的名字进行点名。在语言领域的拓展环节,我们可以在相应的主题教学活动中利用一些有问答的儿歌,比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夏天的雷雨》等,增强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动作的节奏则较多的运用于综合主题活动的新授和拓展环节。例如,在《有趣的数字》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融入《围着大树》的音乐游戏活动,让智障儿童听辨音乐中手鼓的数量,来跳相应的次数。以此来增强智障儿童依节奏点数1—4的能力,跟随节奏跳的动作能力,以及将1—4的数和量进行匹配的能力。
        (三)动作类音乐游戏
        动作类音乐游戏可以促进智障儿童各类动作能力的发展,一般可以用于新授、拓展和总结环节。例如,前文提到的《围着大树》可以增强跳的能力的发展。还有,在《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将《小鸡出壳》的音乐活动融入到总结环节中,让智障儿童跟随音乐一起做小脚蹬一蹬,屁股顶一顶、翅膀推一推,嘴巴啄一啄的动作,以此巩固和加深智障儿童对小鸡出壳时的整体印象的同时,又能增强其对蹬、顶、推、啄等动词的理解和相关动作能力的发展。
        (四)歌唱类音乐游戏
        主要增强智障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般可以运用于语言领域主题教学活动中的新授、拓展和总结环节。在综合主题活动中运用歌唱类音乐游戏时,可以分儿童能力和教学活动层次进行个别化的设计。例如,对于能力较弱的智障儿童,主要设计能增强其语言理解能力的音乐游戏活动。对于能力中等的智障儿童,可以让其进行语言的模仿表达。对于能力较好的智障儿童,则可以设计让其进行语言的自主表达,甚至是问答的音乐游戏活动。
        四、音乐游戏教学法在综合主题教学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法,不以提高智障儿童的音乐技术水平或鉴赏能力为目标。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音乐游戏教学法只是达成智障儿童七大领域康复目标的其中一种方法和手段而已,它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不要求智障儿童在主题活动中学会几首歌,学会几只舞,我们更重要的是需要他们能掌握与其个别化训练计划相匹配的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康复目标。
        (二)教师要学会利用音乐游戏来让自己逐渐“退位”,将活动的主导权交给智障儿童,让他们去充分的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以儿童领路,充分发挥智障儿童的主导地位,康复教师做为辅助,去提升智障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决定能力。
        (三)实施音乐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做到组织结构简单具体,符合智障儿童的直观形象思维,通过直观的方式使智障儿童理解所设计的音乐游戏的规则,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
        (四)教师要根据智障儿童的情绪行为特点以及主题目标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的设计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的设计要符合每个智障儿童的个别化特点,和行为特点。例如,某些对特定音乐敏感的儿童,则一定要避开使其情绪焦躁的音乐,尽量使所有智障儿童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情绪都保持在适度的兴奋水平。
        (五)智障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较弱,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依葫芦画瓢的弱点显而易见。因此,在主题活动中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实施时,康复教师一定要耐心教授,积极引导,反复巩固,以确保达到最好的康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智障儿童认知、语言、社会交往等能力均较弱,而音乐游戏教学法在综合主题教学活动的运用,能有效的改善其专注力、兴趣度和活动参与度,使其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是一种对于智障儿童康复来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鉴于智障儿童其个体差异性较大,内部发展及其不均衡和不稳定,音乐游戏教学法也不能做为综合主题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教学方法来运用。康复教师还是要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喜好来选择最适合每个儿童的教学方法,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康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茅于燕.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毛颖梅.特殊儿童游戏治疗[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6
        【3】陈 莞.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
        【4】毛颖梅.儿童游戏原理与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