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 陈伟
[导读] 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

        陈伟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小学  广东 阳江 529900)
        摘要: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下竞争力度愈加激烈的背景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在科学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对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课堂问题提问能力两方面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对科学课堂教学的持久性学习兴趣,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观察意识。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宗旨是:利用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事物存在规律探究的能力。本文将结合现阶段小学教学现状,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学提问,借助提问手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源于疑问,问题取决思维。创造性思维可以浅层的理解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逻辑是科学方法体现于思维中的一种形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关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有效解决自身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疑问,推动学生在疑问的过程中,掌握以自身角度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有效提高学生思维逻辑的教学目标。
        1.1完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增加提问信心
        问题的存在时激发思维的基础点。为此小学科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能力,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渐转变为民主和谐、宽松自由。而良好的教学环境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身的质疑,推动学生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2教学过程中增加鼓励评价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源泉,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了解学习到诸多知识内容。为了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教师首先需要重视学生所提出的疑问,避免对问题放置一旁置之不理的情况出现,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适当的问题交流时间,当学生提出具有对其他学生具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对于其他较为浅显问题提出者,教师也需要进行鼓励,以此保证学生在日后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参与程度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往往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评价,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1.3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问内容的设置并不容易,当教师持续开展提问型教学后,学生将会因为观察能力与观察意识较差,导致不知如何提问。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式,教师应适当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借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课堂实践,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发现问题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以往教学方式中的每日一问变为每周一问,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提问的喜爱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现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提出后,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保证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水平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为了保证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质量与效率,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目的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全面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有效的沟通过程中发散自身的科学思维,进而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
        2.1完善科学学科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常见的单元小结考试,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最终成绩,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该种教学形式与教学理念下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了保证学生对科学知识长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时,应以开放性的课程开展理念为基础,保证学生时刻处于学习空间较为自由开放的环境中。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单元主题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将以往总结性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开放性的评价方式。当教学环境得到完善与改善后,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抗拒心理将会降低,在开放课堂教学形式的影响下,有效推动教师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2结合课内外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日常课堂的教学中,对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与训练。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进行过程中,该活动为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大量的素材以及丰富的途径,以目前最受欢迎的OM 实践活动为例,OM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借助实践与实践体验,推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望。OM实践活动是头脑奥林匹克实践活动的缩写,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通过刺激大脑活动,增加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载体,该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头脑的开发,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有效地培养学生脑海中对于科学知识内容的创新意识。
        2.3构建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对于科学这一门学科,科学探究以及科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在科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对科学的实践。因此,小组之间成员的合作是开展科学实践的重要因素。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理解能力水平,学生无法独立完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实验,对于某些能独立完成的实验,学生一人操作的困难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为了保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的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构建出完善的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与沟通,能够以有效、顺利、快速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将会增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团队意识的培养。另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根据其他组员所提出的问题,反思自身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的缺陷与不足,结合教师的引导与讲解,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完善与处理,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科学素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推动教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水平的提升。针对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受到阻碍,导致科学教学发展受到影响。为了为社会提供更对的科学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为科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教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75-176.
        [2]王虹.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才智,2018(32):112.
        [3]张焕松.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0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