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玲荣
(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福建 泉州362015)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本学科内,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素养,实现情操的陶冶,学习和生活观念的重要转变,更可以树立法律意识,做普法的宣传者,法律的维护者和守法的好公民,建立和健全法治观念。而想要让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多用心,尽量去打造一个“走心”的课堂。以下本文就来具体谈一谈如何构建“走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走心”课堂
一、关注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而应用的重要意义
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高速发展,发展情景仍面临着不小的危机。面临啥危机呢?人才的缺少就是莫大的危机。人才的品质永远都是硬道理,老师们如果不好好的促进教学的水准,就会危及学生们的前景,影响他们的成长,无法为校争光、为自己赢得声誉,学校也就不能长久的存留下去。自当今时代,把道德内化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培养学生们道德内化是给学生们塑造良好品德的重中之重,以内化为道德教育的原点。我们都知道道德是调整和塑造人们品行的天平。而职业中的道德是调整和建立人们基本行为的尺度。在学校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是学生们学习德育知识的典范,所以呢这些老师需要根据社会的教育需求,再结合学生们一个个的实际状况,然后培育学生们的道德品质。老师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不是单线的,而是联动的一体。在日常工作中,老师透过大量的学生了解到学生们学习德育知识前,还在一点一滴中收到了社会中和家里的熏陶,已经有了一些道德的认知,所以学生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己所接受的道德知识。
二、突出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道德内化”过程
道德内化就是说把大家口中所说的品德转化为自身的修养。把道德内化就是说把大家常说的风俗约定变为主流的道德,其中有如下:大众品德对于认知的内化、大众品德情怀的内化、大众品德评论的内化、大众品德生活的内化等,这样子最终就会最终拥有持久的道德习惯。当学生接受来自外界的品德熏陶时,学生们认识的世界就会发生好几轮的变化:从了解道德到知悉道德再到认同层次。在了解品德的基础上,人们体验了许许多多的在不同情况作用下道德的水准,随着这些经历,他们的道德内化越来越丰富,诸多好的道德实遇会对学生们的道德内化进行良性的提升,从而演变为对精神的渴望,然后生成对高品德的向往与追逐,在这追逐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又反作用了他们的心理。
三、注重知识内化,打造“走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方法
(一)教师“关心”,教学中尊重学生情感
教学就是一个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汲取知识的过程。在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学生们踊跃参与到课堂对教学质量非常有帮助。老师们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总感觉课堂质量差强人意,为啥呢,因为没有与学生们达成良好的循环,学生们没有努力进入到课堂跟随老师的步伐前进,所以就会显得课堂很单调。尤其是教学生们思想道德的时候,思想品德是一门灵魂学课,也是一门富含哲理和启示的学科语文是一门语言学,思想品德教学会影响和悄悄改变学生们的是非观、价值观,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学生们的情感方向,多和学生交流彼此的理解和想法,这样子可能会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同路人,还能鼓舞学生们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思想道德老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课本的内容,还要引领同学们挖掘文中的道德启示,让他们春风化雨。思想品德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它更是引领学生们人生迷路的指向灯。思想品德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情感从而正确引领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进而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内化能力,提升教学的水准。
所以说老师们在授课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自己讲,要时刻留意学生们表情变化,看看是不是有人溜号了,是不是有人已经进入梦乡了,谁在窃窃私语,在平常的时候要与学生多沟通,遇到忧虑的学生要合理的疏通引导。在多次与学生谈天说地时,我们发现青春期的学生其实很神奇的,时而上进,时而堕落,时而渴望被懂得,时而希望得到众人艳羡的目光,又时而一言不发。但是以我们真情换真心,学生们早晚都会打开心里的大门。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管高一等、高高在上,我们要与他们无障碍零距离沟通,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笑脸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
(二)教师“耐心”,阅读化研读,教会学生思考
做老师要有耐心,要一步步培养学生们的自我思考能力,最核心的就是教会学生们这种可以独自思考的能力。要想当一名合格且出色的老师,就要循循善诱,积极努力训练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们去自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从而逐步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种种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大脑的思考能力,当学生们拥有自我思考能力的时候,就体现了教学的精妙。
怎样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呢?我觉得最关键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日常学习和授课中,给学生们提供最核心的地方,由外尔内,又外及里,引导学生们思考。那么怎么做呢?我有几点不错的建议:
一,将课文的特征和核心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不要拘泥于课本本身,多想想身边以及以前等,在学生发挥大脑的时候,逐步提升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二,认知学生们学习和了解新事物的惯例表现,锻炼他们由表即里,由外尔内的思考方式。让他们在看到现象的时候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样子经过周期的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就会大幅提升。
三,让学生不要怕说出自己的意见,有思考就有见地,让他们勇于发言,将自己的想法尽数说出来,即便是错了也不要怕,因为说出来就是很厉害,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轮盘,畅所欲言,良性的周期下,学生们就会善于思考。
(三)教师“创心”,创造情景,促进学生实践
人在情绪低落时的实践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浅显的尝试情景难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过分深奥的,学生又会感到不知所措,会抵制学生思维活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创设适宜情景,引导学生尝试,以“尝”激思。
(四)教师“知心”,学生自主学习中加以辅导
老师们向学生们传授素质教育的时候,不能放过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督促学生们自主的去发现、去思考,这样才能使教者宽心,学者舒心。当你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时,你就会积极性高的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遇到挫折也会挺进。反之,若是丝毫不起兴趣,只是识得物体表面、知识本身,这样子一旦遇到点风雨就会垂头丧气、止步不前,所以说老师要知心,去了解个个阶段学生们的心思,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的同时并予以鼓励帮助和支持,这样子,学生们心中有希望,脚下有梦想,才会走的更远。
结束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本学科内,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素养,实现情操的陶冶,学习和生活观念的重要转变,更可以树立法律意识,做普法的宣传者,法律的维护者和守法的好公民,建立和健全法治观念。而想要让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多用心,尽量去打造一个“走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春弘.知识内化[D].河北:河北大学,2018.
[2]马天程.开展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方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