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度,和谐发展——小议班级管理的“度”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22期   作者: 蔡民珍
[导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

        蔡民珍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
        摘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的本领,育人先育心,只有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相信有“爱”才有教育。在“爱”的教育中,不仅仅是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让学生看到了前进的希望。但,任何事情如果“过”了就会适得其反,也就是俗话说的“过犹不及”了!在教育中,“爱”是不可缺的,却不是万能的!无论是家庭中的“爱”还是学校教育的“爱”,如果无原则,无限度,都是一种溺爱,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定时“炸弹”。教育中的“爱”不是仅仅为了讨好学生,也不是仅仅为了维护师生之间的虚假和平,更不是仅仅为了避免班主任的麻烦。在班级管理中“爱”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亲其师”的过程中逐渐“信其道”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
        周五晚修,检查年级各班学生的自习情况时,发现某个班的体育生几乎都没有按照学校的纪律要求按时回到教室学习。于是,我联系了该班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告诉我,一部分学生去参加比赛了,另一部分学生因病请假了。出于关心学生的本能,我进一步询问:这些学生因为什么病请假的?是否正常参加了体训?班主任告诉我,这些因病请假的学生照常参加了下午的体育训练的。对此,我产生了疑问:既然学生可以正常参加强度非常大的体育特长训练,为什么晚修坐在教室的安静学习则需要请假呢?班主任的这个批假是否合情合理呢?
        由此,进一步引发了我平日的一个的思考:如何把握班级管理中的“度”?
        关键词:班级管理 适度教育
        一、班级管理中“适度”释放“爱”的教育
        ①“爱”建立在班级规范管理的基础之上。我们老师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合理规范的班级管理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进步,两者是殊路同归。一位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没有进行批评,没有教育,那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第一次,可能老师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机会,静待学生的自我反省,但是如果对于学生多次违反纪律,老师依然轻描淡写,简单批评了事,这会让学生产生错觉:违纪是无关大雅的,或者老师很好“说话”,长期下来,班级容易出现貌似师生关系融洽、但纪律涣散、校纪班规形同虚设的“虚假繁荣”。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班级管理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班看起来师生相处很好、学风、班风却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爱”的教育不是无原则的的爱,应该建立在班级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要通过合理的、规范的校纪班规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其“规则”意识,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及时纠正和教育,但也要在了解违纪原因后给予适当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单纯的指责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违纪行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教育,以免个人的不良风气蔓延至整个班。
        ②“爱”建立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教育中的“爱”既不是无原则,也不是无目的的。对教育中施予“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孤独,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这需要我们老师善于在“微”妙之处展现自己的爱心。比如,前面提到体育生晚修请假的问题,如果一开始老师就拒绝批假,那么也许学生心理上进一步认为老师在歧视和排斥体育生,这样也许学生照常来到了教室,却依然不安心学习,那么我们老师的批假就没有存在多大意义了。相反,如果我们在学生因病请假时,给以多一些更细致的关心,比如可以告诉他们如果确实不舒服就在家好好休息,学习可以放一放。通过“共情”心理,获得学生对老师管理的认同和理解,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和学生个人身心健康的成长。


        在处理违纪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产生不满和不理解的情绪,那么班主任应该及时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理顺“法”与“情”的关系。法不外乎人情,我们先讲“法”再晓之以情,这是班主任的一个工作原则和技巧。既要让学生明白是非曲直的道理,也要体会到班主任的关爱之情。
        二、“适度”实施“管”的方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治理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校规、班规。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符合学生特点的班规,以此规范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所以校纪班规的制定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管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校纪和班规的约束中促进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实施班规的班级管理中需要注意“管”的方式和“适度”,尤其目前教育的难度还在于面对的不仅仅个性差异的学生,而且学生始终是正在成长的个体,其心智、行为能力也正处于成长中。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我们老师不可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但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了解学生违纪的原因、态度才进行合理、适当的教育。如果一个学生原来几乎天天迟到,经过多次批评教育后,一周也还是迟到两三次。这个学生违纪行为的确没有彻底改正,但他又的确在进步,如果我们老师依然对其进行严惩,那么学生容易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弃心理。教育的真谛在于要让学生看到“希望”,体会到“希望”的快乐。
        那么,班级管理中如何实施“适度”的“管”呢?
        ①忌随意性。班级管理忌讳朝令夕改,这容易一方面造成学生的因为无所适从而不愿遵守,另一方面影响了班主任的管理威望,学生质疑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能力。
        ②忌过于严厉,难以操作。如果制定的班规屡次实施不了,那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了制定的意义,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
        ③忌独断专行。班规制定的意义在于通过规则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其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限制学生。所以在制定班规时我往往喜欢采用班级讨论、班委商量、班主任拍板的程序。这样,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中的民主,给予学生首先的尊重,另一方面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对班级事务参与的主人翁态度,树立班委的威信和能力。班级管理绝对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班干部的事,是一个班集体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的过程。
        ④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环境,弘扬正气。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要正确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阻止不道德现象的集体舆论。这种集体舆论不是班主任的单向灌输,而是建立在全班占压倒多数的正确认识与言论基础上,具有同一性,当然班主任的引导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班会课,借用故事感悟来净化学生心灵,二是关注利用学生日常发生的小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比如,这次中段考,开家长会时有家长向我反映班中有学生作弊的现象,我就利用班会课,先讲了一番作弊与诚信的道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匿名信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感想。
        综上所述,“张弛有度”的班级管理教育,有利于创设一个和谐的教育、成长环境,无疑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助力器,而且在“严”“爱”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学生价值观,进一步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舒月. 宽严相济 张弛有度——浅谈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艺术[C]// 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 2016.
        【2】贾志民. 教师在适用教育惩罚手段中的角色定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10(2):124-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