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会
贵州省仁怀市火石小学 564514
摘要:当今时代,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学习同时也是一个习惯和态度的养成过程,在小学语文中通过有效体验性学习进行阅读教学,能更好的让学习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去完成的更好。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教转向重学,这就要求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的提出顺应了一趋势。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把握有效体验性学习这个教学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有效体验性学习在低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运用有效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体验学习、阅读教学、低年级
一、有效体验性学习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可行性
在不断改进的新的教育背景下,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新理念。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将所谓的“参考答案”传递给学生,这样下来,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及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动学习,并且“乐学”、“善学”,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打造一个有利的学习平台,有效体验性学习法就是一个能够很好支持的好教学模式之一。
体验性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发展有着许多益处,在阅读中通过行为的实践与内心的体验去深入阅读,感受阅读,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习惯,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格的发展;其次,应用体验性学习能够很好的减少刻板印象和提供创新的空间,成年人常常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看待事物,教师在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容易传递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信息,体验性学习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类情况,从具体实际的层面去观察和看待问题,让低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行为改善;最后,体验性学习的宗旨是“你的拥有的超过你意识到的”,他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向内学习,向内发掘自身的潜能,向外不断的挑战自己,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渠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动员出来。因此,体验性学习可应用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
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1、体验性学习与互动性教学
在学习《大小多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进行互动,例如向学生提问“一斤的棉花与一斤的铁谁重呀?”等益智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思考,对物体的有一定的概念,还可以拿出一把的绿豆和一把的大米,问问学生哪一个数量更多,大米与绿豆的大小不同,就需要学生去发挥想象力,在学生切身体验了事物的大小多少有着一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概念。小学生对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能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
2、体验性学习与情景模拟
在教学有关于分享与公正的阅读课程时,教师可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情绪,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师提前准备一个苹果,切成大小不等的四块,在上课的时候随机分给坐在前排的四位同学,这会让后排以及得到苹果的前排同学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后排同学会抱怨老师的偏心,前排得到苹果的同学会疑惑自己的苹果为什么这么大(小),然后课堂会一片躁动,教师在这时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我应该要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学生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出分享的重要性与公平的重要性,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情感变动去体验这个问题,通过这样体验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思绪,自发的得出结果,并且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对后续的阅读付诸更多的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健康观念的养成。
体验式学习法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并且简便易实施,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是传统式学习方法效率的多倍,是值得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尝试的学习方法。
结语:传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是外在的,而体验式学习却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去给学生体验,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性发展,还能使学习记忆、知识理解、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胜男.基于深度学习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及途径——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四——六单元课文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9(06):96-97.
[2]杨灿.有效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4(02):38.
[3]张道芹.阅读——从低年级开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08):13-14.
[4]夏北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