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实施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蒋艳艳
[导读] 朗读能力,是当今小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
        蒋艳艳
        无为市实验小学城西校区238300
        摘要:朗读能力,是当今小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所应掌握的必备技能之一。学生通过朗读,既可以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很好地将个人情感带入到文章当中,增加对文章情节的角色体验与情感体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积极开展相关的朗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加强朗读的基础、技巧、范读、表现力以及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五个方面,对如何提升学生朗读技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实施措施
        前言
        朗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理解和感悟,还能提升学生对文字情感的感知力。当代小学语文的教育观念早已被时代刷新,朗读早已不仅是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更是语文教师用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力手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钻研和探索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新方法。
        一、强化朗读基础能力的训练
        无论学习哪一种技能,首先就必须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再考虑如何继续发展下去,而朗读能力训练更应该如此【1】。大部分的小学生在朗读时,虽然可以流利地将文章朗读出来,但在阅读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感情代入其中,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导致最终无法达到教师最初预设的朗读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开展训练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朗读水平,加强对相关方面的朗读训练,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先帮助学生把文章拆分成若干个部分,非批次的进行理解和朗读:首先,从第一个部分开始,让学生进行默读,使其可以对这一部分的文章的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查找好生字、词的具体含义,了解文章的大概思想,掌握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开始逐字逐句地进行通读,在通顺流利之后,再对这一部分文章进行整合朗读训练。与此同时,学生在朗读完一段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先预留几分钟,帮助学生纠正语气、语速和发音等问题,等纠正完这些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之后,再让其延照上面的方法,依次对下面的文章进行朗读。这样长此以往地发展下去,十分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以及坚实的基础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快速提升的根本目标。
        二、强化朗读技巧方面的训练
        小学生塑造好坚实的朗读基础能力之后,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展开相应的朗读强化训练了【2】。这一层次的训练方法,相对于基础练习的训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音的技巧,和语气的停顿等,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以进步。与此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依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减缓教学压力,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授学生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依据学生目前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由小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内成员跟随,全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帮助,及时地找出并解决其他成员朗读时存在的问题,如果有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组长就要详细地将问题整理出来,并将其反馈给教师,为朗读训练计划得以高效进行,奠定发展基础;之后,教师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加强相关的训练,促使朗读教学得以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三、重朗读范读的相关训练
        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模式里,教师范读是必不可少的【3】。其既可以为学生起到一个重要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拥有可以模仿的对象,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自主摸索时间,大大地提升了学生朗读训练的整体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时,应高度注视范读的有效性,发挥学生心中的模范作用,进而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多媒体设备,扩展学生的训练视野,为学生做好示范的作用。除了教师亲自范读外,也可以在训练课堂引入一些音频或视频片段,促使学生可以深度理解课文当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朗读学习的积极兴趣,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加强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
        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学生的朗读表现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训练,但要根据载体的不同,灵活地转化相应训练。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情景训练当中,可以适时地插入声音,增强学生的感触力,使朗读的表现力得以迅速增强。此外,学生在朗读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面部表情,通过塑造面部表情,学生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同时可以有效地将聆听者带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使整个朗读过程的表现力达到最佳表演效果。
        五、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以往的朗读训练,语文教师往往只是单方面为学生传输朗读技巧,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及情境教学对学生朗读能力塑造的教育意义。依据这样的教学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合适的朗读环境,通过丰富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从而为之后朗读训练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桂花开花的时候是怎样的?像雨一样飘落下来的时候又是怎样美好的一番景象,自己如果身处在这样的情景之中又会是怎样的?;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桂花雨”的景象,使学生在惊艳之余,切实体会到文章作者在叙述这篇文章时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充分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还可以充分地将自己的情感与文章融为一体,使得朗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结语
        总而言之,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手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加强朗读基础的训练,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注重朗读范读的训练、对朗读表现力的强化训练以及创建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 000(030):P.1-1.
        【2】张少华.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8):150-150.
        【3】蒲彦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16):P.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