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高文
[导读]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才能在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文
        (古城镇中心小学,陕西 洛南 726107)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才能在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并同优秀教学能手进行交流互鉴,总结如为:1、比较法2、假设法3、逆向法4、数形结合法。此4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能熟练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除了能大大简化运算过程,更重要的还在于拓展了解题思路。只有人人争当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者,祖国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可谓教育之根,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如何才能在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数学作为最主要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正是本文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
        1、比较法:比较法是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1]
        例题1: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十一分之一,当冰融化成水后,体积要减少几分之一?这道题的特点是题干非常简练,涉及的两种物体一个是水,另一个是冰;涉及唯一的一个已知数量关系是十一分之一,求解的答案也是一个分数几分之几。
        比较法的具体运用:将水的体积视为“单位1”,即十分之十,迅速建立数量关系,冰的体积将为十分之十一;若将冰的体积视为“单位1”,即十分之十,水的体积将为多少呢?将水的体积扩大十倍,变成十;将冰的体积也扩大十倍,变成十一(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比值不变,还是十分之十一),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等于一,也就是说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一,这是解题的突破口。如果将冰的体积视为“单位1”,即十分之十,扩大十倍,变成十;通过分析我们已经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一,那么很容易得出水的体积是九;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的是一,减少的一占冰体积十的比例是多少?答案是十分之一。
        看似简单的一道数学题涉及一个生活常识,那就是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加十一分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外,还要告诉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积极思考,进而通过实验或实习的办法解决问题。拿来一个已知体积的水缸,盛一半水,当水结冰后,测出冰面的高度,即可得出冰的体积,用冰的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再除以冰的体积同样可以得出上述例题的答案,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要亲自动手实验或实习。
        2、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猜想及试验法在性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假设法在为迅速解决问题提供了捷径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搭建桥梁[2]。
        例题2:一个池子里的荷花,它每天开放的速度都会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第三十天时,就能把一个池子开满。你知道荷花开了半个池子时是第几天吗?
        解答:假设荷花开了半个池子时是第十五天,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每天开放的速度是前一天的两倍”,那么第十六天就能把一个池子开满,这与题目中给定的“第三十天整个池子开满”矛盾,因此,“假设荷花开了半个池子时是第十五天”是不正确的。同样,还可以假设是五天、第十天、第十五天……经过多次假设,又多次否定,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答案荷花开了半个池子时是第二十九天。
        3、逆向法:逆向法十逻辑思维中的基本思想,当顺向思维难于解答时,可以从条件或问题思维寻求解题思路的方法。


        王耀茹认为逆向法有3个特点:普遍性、批判性和新颖性;逆向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分为3大类型:反转型逆向法、转换型逆向法、缺点逆向法[3]。
        还是上面这道例题,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法,要简单的多。既然“第三十天时,就能把一个池子开满”、而且“每天开放的速度都会是前一天的两倍”,那么,“荷花开了半个池子时就是第二十九天”这个答案就确定无疑。
        上面的例题实际上是一道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尚不具备高中数学知识的条件下,解答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可见,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率天壤之别,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数形结合法: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这就是数形结合法。美国图论学者哈里认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th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华罗庚老师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完事休。可见形之于数的重要性和数形结合的地位。
        例题3:A和B是两个100以内不相等的两个非零自然数,求A+B分之A-B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答:
        ①倒数法:通过小学三年级上册分数基本概念的学习,我们知道满足A+B分之A-B的最小值的条件是:A+B取得最大值的同时A-B取得最小值。因为A和B是两个100以内不相等的两个非零自然数,所以A-B的最小值是1。那么求A+B分之A-B的最小值的问题就转化成了求1/A+B最小值的问题了。设:A+B=x,那么求A+B分之A-B的最小值的问题就进一步转化成了求1/x的最小值的问题了,设:y=1/x,则xy=1,通过小学6年级上册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际上又转化成了求x的倒数的最小值问题的。对于任何一个非0自然数,这个数越大其倒数越小。所以当x取最小值时,1/x最小。x=A+B,A和B是两个100以内不相等的两个非零自然数,所以当A和B分别取100以内两个最大值是,A+B最大,即x最大,1/x最小。A和B取的最大值分别是100和99,A+B的最大值是199,即x的最大值是199,1/x的最小值是1/199,即A+B分之一的最小值是1/199。当A+B分之一取得最小值时,A+B分之A-B的取得最小值,所以满足条件的A+B分之A-B的最小值是1/199。倒数法比常规方法节省了非常大的计算量,同时不需要思考数字之间的规律,简便许多。
        ②函数法:满足A+B分之A-B的最小值的条件是:A+B取得最大值的同时A-B取得最小值。100以内不相等的两个非零自然数A-B的最小值是1。求满足条件的A+B分之A-B的最小值即求A+B分之一的最小值。设A+B=x,1/(A+B)=y,则有:y=1/x,此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因此部分属于初中数学内容,因此需要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采用描点法绘出y=1/x的函数图像,与反比例函数一、三象限的两条曲线(双曲线)不同的是,满足条件的y=1/x的函数图像是位于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上有限个离散的点。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结果一目了然,当x取最大值199时,y取得最大值1/199。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满足A+B分之A-B的最小值是1/199。函数法是数形结合法的具体运用,是三种方法中最简捷的一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只有争当小学数学教育的“发现者”和“探索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育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国的数学教育事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小虎.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教法实践,2017,13:110.
        [2]王耀茹.数学解题中逆向思维的应用[D].陕西:西北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