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学校数学学科第二、三学段衔接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上官厚甜
[导读] 九年制学校数学学科第二、三学段衔接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关注、
        上官厚甜
        陕西省宝鸡市晁峪初级中学   721000
        摘要:九年制学校数学学科第二、三学段衔接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关注、谈论的热点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上中学后,由于不适应初中教学,而导致成绩有所退步,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九年制;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初探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寄宿制学校,地处山区,生源不稳定 、学生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班级人数不多。自2016年来到这所学校我担任过初中、小学数学老师,多数学生的情况我很熟悉,有一部分在小学数学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和波动,这让我很苦恼。经过认真思考和教研交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形成了我对二、三学段数学衔接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在建立数学建模思想上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中的建模思想,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符号、图形等方式,弱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强调具体化的教学方法。建模思想在中小学应用中有区别,在初中教学中应用,需要以概念为引导,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与感受,提出问题之后展开建模与求证,以此完成数学行为活动。例如,已知一根弹簧长度为y cm,在要求限度以内悬挂物质重量为x kg,两者关系为一次函数。已知所挂重物的重量是3kg,弹簧长度是6.5cm,所挂重物重量是5kg,弹簧长度是8.5 cm。那么所挂重物重量是7 kg时,弹簧长度是多少?针对这一问题的已知条件构建模型,因为y与x是一次函数关系,所以将数学模型构建为y=kx+b,随后代入已知条件,获得6.5=3x+b,8.5=5x+b。这时带领学生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k和b的数值为1和3.5。以此构建模型y=x+3.5,将x=7代入模型当中,解得y=10.5。由此便可以确定问题的结果,所挂物体的重量是7kg时,弹簧长度是10.5cm。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和小学建模衔接,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按照学生建模思想,教师再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凭借小学掌握的建模方法将该问题解决。通过这种简单与复杂难度的衔接,使小学、初中建模教学方法能够紧密衔接,学生在掌握新知识之前已经做好准备,更加高效地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从而体现出建模教学方法的作用。
        二、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渡。算术方法和方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小学学生只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方程,因此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用算术方法来解决,学生也更善于用算术方法解答。而初中数学知识中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用方程来解决更为容易,但是由算术方法到方程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生一时很难转变过来。
    用算术方法与用方程解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它们的基本关系式不变,但它们的思维方法各异。例如:“比一个数的5倍大5的数是20,求这个数。”前者的特点是逆推求解,列出算式(20-5)÷5;而后者则是顺向推导,设所求数为x,只要直译原题,即5x+5=20便可求解。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用代数法常感到不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二是启发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到代数法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逐步从算术方法中解脱出来。
        三、发掘“学法”指导数学学习的衔接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数学衔接的重要保证。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两点,即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法及学生学习的学法,两者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且相互影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指导,是为学生提供服务,需要与小学教学方法相连接,加强对指导学法的重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中小学“教”“学”方法的衔接获得最佳效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特征,分析学习方法,总结教学规律,以此为教法改进明确方向。
        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数学“学法”指导的衔接,教师应采用学法与教法相融合的方式,提前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传授数学学习以及复习的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带领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根据小学阶段掌握的学习方法,提炼出教材中有价值的知识。到了初中阶段,便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先大概阅读,再挑选重点数学知识,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的概念与公式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我归纳与总结解答数学问题,以此实现学法指导数学方式的有效衔接。
        四、因地制宜,加强中小学教师间有效联系推进数学学习衔接
        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可以打破中小学的界限,教研活动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老师们可以多一些机会交流和探讨,加深对各学段学生的了解及学习内容的了解。教师们也可以多进行互动式教学,多安排一些集体教研时间。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才能打好教学这场攻坚战。比较中小学数学的异同,注重相同领域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各学段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合理性。我认为小学高年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前预设一些学生易懂的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则应注重与前两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例如,在小学教学解方程时,就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这样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到中学后就很轻松理解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用代数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等方面也不一样。作为初一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多注意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指导、带领学生顺利由小学数学学习过渡到中学数学学习,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高涨,逐渐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国萌.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J].学周刊,2018(18):37-38.
        [2]赵加永.中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衔接——以特殊与一般思想在小学几何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8(10):42+14.
        [3]顾兴民.如何进行中小学数学知识点衔接 [J].学周刊,2017(16):30-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