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辩证思维的火花在思想政治课上迸发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张德华
[导读]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和运用
        张德华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第二中学  安徽宿州  234200  
        
        摘要: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和运用,其实质就是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机结合一些具体材料,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逐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关键词:辩证思维  思想政治课
        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和运用,其实质就是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对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进而得出较为全面的、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国家观、民主观、公民的权利义务观、政府观、政党观、民族宗教观等内容的学习,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机结合一些具体材料,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逐步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在社会领域内部各种现象也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善于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在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时,不仅要使学生认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自的内涵和要求,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个基本要素,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本质所在,只有坚持民主执政,才能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有的放矢,才能保证执政过程永远不偏离为民的目标和方向;科学执政是坚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统一于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实践活动和历史进程中。
        类似的具体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如此上述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深刻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习惯深挖本质,触类旁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事物的发展是客观的、普遍的,只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问题,才能全面地历史地认识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思想,能够正确看待事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对社会经济、政治现象运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的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同学们进行讨论,如何看待“我国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此举意味着我国选举制度将迎来重大改革和完善城乡人口选举有望实现同票同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新形势、新情况,适时完善选举制度修改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正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同时我还启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从新中国初期的只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到顺应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即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这样进行教学,不仅坚定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而且让学生进行了辩证思考,训练了学生从事物联系、发展的环节和过程中探求深层次的东西,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观的,因此要求我们必须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分析问题,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在讲解“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意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全面地分析“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从而正确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教材分析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定的行为。从辩证法的观点看来,权利与义务这对矛盾的双方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的一面,偏废其中任一层关系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人只看到其对立的一面,而看不到其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一面。马克思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从法律关系上讲,权利与义务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从我国来说,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又同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条件。
        类似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权力是把双刃剑怎样全面认识宗教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联合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等等。上述问题的教学,都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论,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现象进行分析、批判,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从而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克服片面性,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自觉结合一些具体的观点材料,有机渗透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对于他们知识学习的进一步深化,理想信念的确立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
        2、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