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对班级个性化教学辅助作用过程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易正杰
[导读] 个性化学习是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易正杰
        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小学
        
        【内容摘要】个性化学习是基于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个性特征的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策略及学习环境等。“大数据”属于一种数据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够从不同类的数据中迅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借助大数据分析,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五个维度建构学生学习能力图谱,综合全班学生构成班级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表,以此评判班级个性化的差异。根据不同班级情况,设计有针对性教学策略与授课模式。至此,原本的多班级单一式授课,转化为针对某个班级的个性化授课模式,在授课过程中,可通过二次、三次或多次大数据收集,不断汇集过程性班级学习能力图谱,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授课模式,不断更新与改进班级个性化教学。本文以黄陵小学六年级3个班教学班为例,来说明运用大数据分析对班级个性化教学辅助作用过程性研究。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 大数据 学习能力
        一、班级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班级教学现状分析
        教师方面,科学教师,往往一次面对多个班级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教师,难以深入的了解每一个班级的学科特点,采用统一授课模式,往往会发现,执教内容一致,执教方式一致,用心程度一致,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一致。
        学生方面,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表现出极大个体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在教学中,个体差异表现为,同样的学习内容,一部分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应用能力强,另一部分学生却表现为基础知识未能掌握,记忆与理解能力却较差,无力提高分析与应用能力。性别差异性最基础表现为男生操作能力普遍强于女生,女生记忆能力则普遍强于男生。再加上班级与班级之间受班风与学风影响,差异性更大。
        由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传统教学,虽然保障了学生参与学习,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其出发点也是为了保障学生参与学习,接受教育,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在统一教学的基础上,需要有更为精细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即个性化教学。
        2.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个性化学习是指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特征等为其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策略及学习环境等支持[1]。从实践上来讲,个性化学习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是践行学生主体性的强有力证明。即其并非是简单技术工具的应用和融入,而是对现有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的批判和转变,以学生个体为起点开展学习设计而非以知识为起点。个性化教学能很好地克服和弥补班级教学的弊端,大数据分析与能力统计,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尝试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使他们在各个方面的成长超过传统的班级教学,使他们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思考方向和解决途径。
        二、大数据作为班级个性化教学研究工具的优势
        1.大数据的优势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2]。“大数据”属于一种数据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够从不同类的数据中迅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教育也向“智慧化”、“目标准确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教育的方式、方法发生变革,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学方式以及教育策略等都发生了变化,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与信息整合,建构目标对象各方面学习能力水平,绘制参考图谱,准确定位学生、班级学习能力优缺点,设计有针对性教学策略。“大数据”的发展,使得每一个使用大数据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应用者,各类应用数据的获取与存储变得简单,为教师的智慧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依据。
        2.大数据服务班级个性化教学的优势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个性化教学究竟是什么,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以及其成果应当如何评估等都是疑团,并直接制约着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以往对学生个性的判断往往源自于教师的个人经验,没有统一评判标准,在加入大数据分析后,学生各项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一次次采集统计后,清晰可见,为教师评判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与指导能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成为可能,也为其他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有效帮助。故在实际科学教学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不同表现,继而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之处,设计有针对性的授课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特长,弥补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运用大数据对班级个性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准备工作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黄陵小学六年级一、二、三班。
        (2)原有班级状况
        黄陵小学六年级一、二、三班在六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初,根据语数成绩,打乱原生班级,重新分班,班级学习氛围、学习风格并未形成,教师亦是在开学时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学生性格、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均不了解,故未在开学初进行学习能力大数据调查,而是采用多班级单一式授课模式,磨合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确立班级学习氛围与学习风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课学习习惯。
        (3)大数据采集与分析
        ①.教师统编能反映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五种能力的五种题型总计80道选择题的能力测试卷。
        ②.根据能力测试卷后,设计相关Excel表格,表格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答题正误数据录入区,学生答题正误由数据0、1代表,0代表错误不得分,1代表正确得分,第二部分,各项能力得分率计算取,由能力正确数、能力总题数与能力正确率三部分组成,在学生答题正误输入完毕后,即可自行计算正确率,第三部分为能力图表,学生各项能力正确率得出后,自动生成班级学生个人各项能力数据与班级各项能力数据总表。
        (3)实施方式
        采用集中测试模式,分别由六年级三个班的学生答题,教师批改,并通过Excel表格,获取每位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相关答题的正确率,汇总后即得到三个班级各项能力数据。通过对比各项数据高低,明确每个班级,优势与劣势能力所在,不同班级之间,能力区别所在,从而为班级个性化教学把脉问诊。
        2.实施过程
        阶段一:初次分析班级个性化差异
        1.数据分析
        在一二单元学生学习完毕后,进行了第一次班级调研分析,结果表明:黄陵小学六(一)班,记忆能力约0.585、理解能力约0.666、分析能力约0.597、操作能力约0.881、应用能力约0.518。六(二)班记忆能力约0.617、理解能力约0.648、分析能力约0.604、操作能力1、应用能力约0.482。六(三)班记忆能力约0.598、理解能力约0.663、分析能力约0.605、操作能力约0.952、应用能力约0.448。
        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班级的教学反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班级共性表现为(1)操作能力均优秀,反思一二单元教学行为,学生操作课时达到二十五节次以上,拥有充足的操作实践时间,其次,反思本次调研测试,所涉及操作能力题目较少,并难度较低,故学生普遍反映能力较好。(2)三个班级应用能力均较差,简单分析,与黄陵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受社会、家庭与学校教学习惯养成,普遍注重知识点的学,而缺少实际与灵活的运用。(3)黄陵小学六年级,是在学期开学初,在原有五年级考试语数成绩基础上,重新平均分班,故每班能力较为均衡,没有出现明显偏差现象。


        班级个性表现为:六(一)班记忆能力与分析能力为三个班最差,理解与应用能力则是最优。六(二)班则较为均衡,在三个班级中没有明显优势能力,也没有明显劣势能力。六(三)班应用能力为三个班最差,记忆与理解能力为年级第二,分析能力与六(二)班大致持平。
        2.设计班级个性化教学研究方案
        针对共性,后续教学方案做如下改进:
        (1)增加课前三分钟复习环节,利用三分钟时间复习回顾背诵已学知识点,训练并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2)借助实验教学的平台,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说明本实验为什么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理解实验,理解动手操作的每一步的意义,从而提高理解能力。
        (3)实验教学增设五段论分析模式,1、我们做了什么?2、引发了什么?3、产生了什么?4、看到了什么?5、说明了什么?训练并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4)课堂学习完毕后,增设小课堂,用答题、生活物品讲解或科教短片形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针对个性,后续教学方案调整为:
        六(一)班以记忆能力为核心训练与提升目标,每周三节课保证至少两节课的课前三分钟复习环节,部分时候还有所加强,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背诵情况,针对未能及时记忆与背诵的学生,略有小惩,第二次授课时,教师跟进,再次检查,以五段论教学与应用教学为辅,力争提高记忆能力。
        六(二)班各项学习能力较为均衡,分析能力与应用能力较差,在教学中以分析能力为核心训练与提升目标,采用五段论教学模式为主,从口头教学,落实到书写,学生每次实验后,先行按照五段论模式,书写并分析实验,然后班级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并弥补自己分析的不足之处,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如在研究电与磁关系时,我们做了的是用导线接通了电池的正负极,我们看到的是小磁针偏转,那么在这中间,我们所做的用导线接通电池正负极,会引发什么?接着又产生什么?才能让我们看到小磁针偏转?整个实验过程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做的是用导线接通电池正负极,引发的是导线中电流开始流动,产生了一个磁场,才能让我们看到小磁针偏转,说明通电的导线可以产生磁场,同时在分析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希望通过此举,能有助于六(二)班学生能力全面提高。
        六(三)班应用能力不足,则以课后小课堂为训练平台,通过简单的课堂小练习,生活物品大揭秘,如晾衣杆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斑马的花纹是保护色还是警戒色等小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知识的认识,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以知识点课前复习与五段论教学为辅,力争提高六(三)班学生能力水平。
        阶段二:第二次分析班级个性化差异
        1.数据分析
        在确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后,严格遵循设计方案,对六年级一、二、三班分别开展个性化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后,开展第二轮数据调研工作,调研模式与数据获取方式与第一次相同。区别在于,本次调研未涉及到操作能力考察。
        最终取得数据:六(一)班记忆能力为约0.629、理解能力为约0.636、分析能力为约0.665、应用能力为约0.714,六(二)班记忆能力为约0.681、理解能力为约0.641、分析能力为约0.722、应用能力为约0.726,六(三)班记忆能力为约0.677、理解能力为约0.673、分析能力为约0.715、应用能力为约0.702。经与第一次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三个班在原有基础上均取得提高。
        2.制订班级个性化教学研究方案
        六(一)班第二次调研情况,通过本轮调研发现,记忆、分析与应用能力均有所提升,但记忆能力提升有限,仅提升约0.04,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其带动效果已然体现,班级总体能力有所上升,特别是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明显。
        针对本轮数据,后期教学改进方案为,维持记忆能力为核心训练与培养能力,加强训练强度,期待学生记忆能力再度提升。
        六(二)班第二次调研情况,记忆分析与应用能力均大幅度提升,其中,作为核心训练与培养能力的分析能力提升约0.12,应用能力提升约0.24,记忆能力提升有限为约0.07,显示提高本班学生分析能力可带动记忆与应用能力提升。
        针对本轮数据,六(二)班后期教学改进方案为,修改以分析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的模式,转而以记忆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提高记忆能力训练强度,期待学生记忆能力更快提升。
        六(三)班第二次调研情况,记忆、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作为核心训练与培养能力的应用能力提升约0.26,分析能力提升约0.11,记忆与理解能力提升较低,显示培养本班学生应用能力,可有效带动记忆、理解、分析能力的提升。
        针对本轮数据,后期教学改进方案为,修改以分析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的模式,转而以记忆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提高记忆能力训练强度,期待学生记忆能力更快提升。
        阶段三:第三次分析班级个性化差异
        1.数据分析
        调研模式与数据获取方式与前两次相同,本次调研涉及到操作能力考察。最终取得数据:六(一)班记忆能力为约0.732、理解能力为约0.628、分析能力为约0.637、操作能力为约0.702、应用能力为/0.599,六(二)班记忆能力为约0.685、理解能力为约0.621、分析能力为约0.686、操作能力为约0.767、应用能力为约0.558,六(三)班记忆能力为约0.778、理解能力为约0.661、分析能力为约0.709、操作能力为约0.547、应用能力为约0.605,经与第一次调研数据对比分析可知,三个班在原有基础上均取得提高,与第二次调研相比,各班部分能力有所升降。
        2.制订班级个性化教学研究方案
        六(一)班第三次调研情况,记忆能力明显提升达到0.11,分析与应用能力略有下滑。
        针对本轮数据,后期教学改进方案为,修改记忆能力为核心训练与培养能力,转而以分析、应用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提高两种能力训练与培养强度,,期待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六(二)班第三次调研情况,记忆能力未能提升,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有所下滑,虽仍高于第一次调研学习能力数据,但本轮个性化教学未取得教学成果。
        针对本轮数据,研究发现本班学生并不适应单独记忆能力训练,本轮针对性教学亦未能取得连带效果,后续教学计划将核心训练与培养目标修改为应用能力教学,希望应用能力培养,能带到班级学生其他学习能力提高。
        六(三)班第三次调研情况,记忆能力提升明显,理解与分析能力持平,应用能力有所下降,操作能力下滑明显。
        针对本轮数据,后期教学改进方案为,修改以记忆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的模式,转而以操作与应用能力为训练与培养核心,提高两种能力训练与培养强度,,期待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四、反思取得成果
        通过本轮个性化教学研究发现,在有大数据辅助下的个性化教学,不在依靠教师的个人经验,判定某个班级适合怎样的教学策略与授课方式,而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反馈,有效提示教师,不同班级学生学习能力优劣所在,教师可根据相关数据为每一班级把脉问诊,提升不足,并在过程中,依靠实时数据反馈,不断调整,或改进、或加强已有教学策略与授课方式,不断优化、调整,最终助力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青云.基于课程改革的学生个性化学习育才中学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2013(Z1):82-83.
        [2] 杨现民,田雪松.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9-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