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婷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 邮编:523073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鸡兔同笼》教学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问题初探、问题研究、问题深化、问题延伸五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字】课程标准 问题解决 问题引领式 鸡兔同笼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课程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引领式”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能力范围,适时生成问题,激发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文结合“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鸡兔同笼》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问题初探、问题研究、问题深化、问题延伸五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如下图)。
一、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起始点
问题提出指的是在一个教学的情景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首先需要提出些问题来对其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是开启学生思维的第一步,问题提出直接体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启发学生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片段一:激趣导入——古题提出激兴趣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道古代趣题:鸡兔同笼。(播微课了解鸡兔同笼的由来)
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猜一猜。
师:不好猜?数太大?我们在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时,通常都是从简单的开始,那我们将数变(小)些,请大声喊变!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的经典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环节特地制作了一节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后自然提出“鸡和兔各有几只?”的问题并积极猜测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为他们接下来的初步探究打开兴趣之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起点。
二、问题初探,问题解决的的切入点
“切入点”指的是解决某个问题最先着手的地方。在《鸡兔同笼》的课堂教学中,列表法是假设法的基础,着手体验列表法,引导问题初探,培养学生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难点的切入点。
教学片段二:自主学习——借助表格思有序
师:笼子有8个头的话,鸡和兔各有几只?把你们想到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学生填写表格,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两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一名学生的做法无序且重复,另一名学生的做法有序。
师: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在本环节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表格。在两名学生汇报过程中,学生逐步感受有序思想的好处,学生容易提出疑问:怎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此问题的出现让课堂进入本节课重点问题的初探。列表法是假设法的基础,通过对此问题的研究,学生顺利地从列表法到假设法的探究递进。
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的着力点
问题研究是突破一节课重难点的策略,“着力点”指的是力的主要作用点,通常我们在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会有一个重点的依据点,也就是问题解决的着力点,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互相合作解决“假设都是鸡,会出现什么情况?”
教学片段三:合作探究——假设有法巧计算
(一)合作探究“假设都是鸡”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预设: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成鸡。
师:你的想法真大胆!如果想象笼子里装的都是鸡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学生在摆学具研究的过程中容易发现,假设都是鸡,比实际少10只脚,少了的10只脚是兔的,于是可以求出兔的只数。
(三)独立解决“假设都是兔”
师:如果假设笼子里装的都是兔的话,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有了“假设都是鸡”的经验,可以独立研究“假设都是兔”后与同学交流。
假设法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所以把它放在合作探究环节,是因为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学生小组合作、平等对话的生命场,他们带着问题“假设都是鸡,会出现什么情况?”,借助简单的学具,通过平等对话、彼此启发,轻松地在“抽象”与“形象”之间搭建了桥梁,顺利突破难点。问题研究这一环节,使得假设法这个的核心内容得到基本解决,对本节课难点的进一步突破起到推进作用,是本节课问题解决的着力点。
四、问题深化,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在寻求问题关键的因素时,对于新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总结,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问题深化环节中,对于问题链的设计,问题逐步深化,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思想方法的理解。
教学片段四:点拨思辨——对比观察促思考
(一)对比观察
学生在对比这两种方法时着重研究:假设都是鸡,却先求出了兔的只数?假设都是兔,却先求出了鸡的只数?
(二)其他方法
微课了解“抬脚法”,与假设法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环节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假设法。在问题深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教师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学生逐步探索逐步发散思维,逐步解决,逐步深入掌握思想方法。所以说问题深化,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点。
五、问题延伸,问题解决的突破点
延伸,是指在讲授新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面拓宽、引申。教学效果从例题到实际应用的突破,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能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持续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教学片段五:创新延伸——联系实际活应用
师:今天学习的假设法只能用于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例如这一题,跟咱们鸡兔同笼问题有关系吗?
1.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
2.自行车和三轮车有10辆,共有26个轮子,自行车和三轮车各多少辆?
3.每个篮球42元,每个排球28元,排球和篮球共6个,共210元,篮球和排球各有几个?
4.全班38人去划船游玩,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的联系,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到数学教学中,用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新知识新方法。练习题的设计主要来源于生活,通过以上几种练习的变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假设法”这种数学模型。
以上教学片段,通过提出疑问:今天学习的假设法只能用于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吗?从而引出“龟鹤算”问题、租船问题、购物问题等等。通过“问题引领式”逐步探究,假设法解题模型顺利生成,生活中类似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综上所述,“问题引领式”教学模式虽是初探,却已初见成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仁贤.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
[3]李祥兆.基于问题提出的数学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