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劳动教育解析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月第22期   作者: 劳 烨
[导读]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纪
        劳 烨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200444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数字化、信息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世纪、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这一时代要求的人才,教育就小能只是传授知识,也小能停留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即整体发展。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也与时俱进强调“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纳入  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而在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在此基础上,《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强调劳动教育中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以关注学生发展为本,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实现和劳动教育的多途径实施与多学科渗透。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木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日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小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劳技课程在日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也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提局技能、磨炼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技巧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小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劳技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能力培养外,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劳技制作”    
劳技教学绝小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任意倾注,而应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劳技制作”、所谓“生活中的劳技制作”,主要是指与学生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劳技活动,如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物的烹饪、购物袋的制作、欣赏编制中国结、装饰物的手工制作、设计、创作活动等,这类知识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和适用性,学生掌握和了解了生活中的劳技知识、技能,在学习中就能以理论带动实践“触类旁通”。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无权威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要树立“把问题看得比答案更重要”的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思维定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
三、重教师的“教”句重学生的“学”转变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研究中,研究的内容也多是教师“怎么教”,而很少有人研究学生“怎么学”、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得被动、压抑、缺少自信,自然扼杀了创造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呢?
        1.重新教育观念,重新进行教师的角色定位就劳技学科而言,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要做好的是: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日标,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劳技学习策略。
        2.改变课堂结构,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针对劳技特点,应该建立“赏、问、议、讲、做”五个环节相结合的新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会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会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3.加强学法的开发与创新学会学习是21世纪对人才的最基木要求,被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劳技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如何发现作品的特点,如何发现作品的美,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创作作品、创造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操作方法上,我们要注重学习全。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评价的内容有:同学们学习的态度、研究的兴趣、材料准备的情况、发言交流的次数、表演或演示的次数、准确或成功的次数、作品制作质量等。从评价的功能看,主要有:鉴赏功能(通过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给予肯定,以促进相互学习);导向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小断“碰撞、对接、融合”;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学生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探索。
四、运用各种资源
        1、文本资源:以学校自编为主,学校参考相关著作开发校本教材、校本讲义。
        2、线上资源:中国大学MOOC、上海市高中名校慕课平台等。
        3、校内、外资源:学校内部的社团、组织和学校相关教职人员;外部与其他学校、社区等组织合作,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保障。
        4、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与家长互通有无,从家、校、社三个方面协同发力,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有着完备的实施条件。
五、课程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
3、全面性原则:对课程的评价既要考虑到对课程整体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也要考虑到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对每个具体内容的评价也要全面考虑。
六、课程管理
        1、为每一 位学生建立个人劳动教育档案袋,进行档案式管理。学生将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成绩、课程研究课题、实践活动成果、劳动教育活动动总结、照片等放置在电子档案袋中,记录自己的劳动教育经历。
        2、学年定期举行劳动教育主题演讲比赛、职业模拟活动等系3列性的主题活动。3.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活动,了解社会 (包括社区、公司、 社会公益组织等)机构对学生劳动教育活动反馈,不断优化劳动教有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是需要通过劳动教育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作用。
姓名:劳烨 1984年 1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平西、学历:大学本科 、就职单位: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职称:中学 一级 、主要研究方向或从事工作:劳技教育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