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娟 马瑜徽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2.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伦敦
摘要:本文基于“专业群”视角对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基于“课程体系建设成功的首要前提是课程体系开发”的理念,将“课程体系开发”纳入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框架,拓展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另一方面,将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开发和构建与“岗位群”相结合,更好地凸显了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应用型导向”。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国际经贸
一、引言
目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阶段。一方面,国际经济格局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市场对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更迭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才培养需更加注重复合型专业素养和特定岗位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毋庸置疑,新经济形势下人才需求更加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国际经贸专业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专业,因此具备广泛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也是高校国贸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快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研究“专业群”视角下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会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建设思路,同时对其他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国外学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也相继开展,以德国为典型代表,基于素质锻炼、知识构建、能力培养三维度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本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西方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德国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得以完善和补充。国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较晚,国内有些学者通过将国内国贸专业与国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体系比较而言,我国国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存在通识教育知识面窄、理论知识没有实践化、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完善国际经贸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容,把培养国际经贸专业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创新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作为发展目标,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构建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由此,本文提出如下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
在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体现应用型和定向性特征,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顺应新经济形势对计算机技术和外语能力的培养要求。基础课要体现通识性和广泛性特征,增加通识课程的数量并拓展其覆盖面。
(二)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从市场角度而言,企业希望高等学校能够按照不同岗位需求的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因此,基于新经济形势下国际经贸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应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相结合,构建课证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结合起来,探索专业教学计划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将大学学历证书与岗位职业证书内涵式衔接与融合,实现大学高等教育和社会职业岗位要求的互融互通,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三)构建“平台+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构建以“平台+模块”专业群为基础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模块化、项目式的课程体系体现了专业教育以及个性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一方面,在解决理论知识的“适度、适用”问题的同时,注重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解决了高校教育宽口径和社会分工的接口问题,不仅做到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强调在实训教学中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以体验式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平台+模块+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理念
基于新经济形势对国际经贸人才的新要求,国际经贸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应以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作为逻辑起点,以“主要岗位群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桥梁,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交叉、综合能力”为目标,既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又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凸显社会“应用型”导向,与市场“岗位群”相结合: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保证专业群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平台课程”和实现不同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模块课程”为主要形式,在专业群整体框架下,通过深入分析专业群内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及课程的共性与异性,形成公共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相互联系、深度融合、共享开放、协同创新的课程体系。
(二)基本思路
基于上述基本理念及市场发展需求,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专业群课程体系应按照“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主要职业岗位(群)→具体工作任务(群)→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程体系”程序进行开发。基于课程体系开发路线,构建具有国贸特色的“基础平台共享、专业核心模块、能力拓展互选”的专业群“平台+模块+互选”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知识的宽广性和专业性、素质的综合性与可成长性、能力的复合性和多样性,而且可以使培养的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与技能共性,又体现专业特色和个性发展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宽口径、厚基础”的“基础共享课程”平台: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加强通识教育,通识基础课程除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和计算机技术等通识教育课程外,应顺应当下新经济形势潮流,增加大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基础等领域的课程;此外,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应注重开拓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本科生开展导师制,以导师为引线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老师给企业推荐优秀生源,企业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并积极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人才。
2.“高素质、强能力”的“核心分立模块课程”:根据专业群中不同专业方向所涉及的产业特点,围绕专业核心工作领域和能力主线,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实现不同方向专业人才分流培养的形式,目前,我们主要分为跨境电商贸易方向和传统国贸两个方向。
3.“重交叉、强能力”的“能力拓展互选课程”:基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来设计,既要体现以学生为本,又必须兼顾学生的第二专业方向,满足学生职业升迁和跨岗工作的能力。要凸显本校的理工科优势,加强对国际经贸专业跨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突出信息化和大数据特色,将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与信息经济、计算机技能相联系,符合新经济形势下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钱研,杨晓翠.基于大数据的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20(30):83-89.
[2]吴杏媚.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01):94-98.
[3]赵英霞.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商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9(12):87-90.
作者简介:
黄娟(1985~),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博士/讲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马瑜徽(199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早期教育学硕士;
基金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专业群“平台+模块+互选”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YBJG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