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   作者:高维青
[导读] 探讨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
        高维青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 兴安盟 1374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应用高分辨CT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分别再采用高分辨CT和常规CT对其进行诊断,观察对比不同诊断方式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结果: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结论:高分辨CT扫描技术应用于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较常规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并且能细致、准确的反映出肺间质性病变影像特征,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高分率CT;常规CT;肺间质性病变;应用价值
        肺间质性病变较常见于临床,由肺间质发生弥漫性渗出、浸润及纤维化等改变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其诱发因素多且复杂,当前临床多考虑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有明显联系。该病变会直接损伤患者的肺血管及肺泡细胞等,一旦发病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胸痛、关节痛等症状,同时该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对人们的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尽早诊断和治疗对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临床诊断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CT已成为肺间质性病变的重要诊断手段,高分辨CT扫描技术更是近些年面世的新型诊断技术,高分辨CT具有的新型扫描技术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肺间质病变情况及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为诊断医师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17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0例经肺活检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中男31例、女9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8±9.2)岁,病程在20d~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9±2.3)年。患者入院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气喘、胸闷、乏力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研究排除伴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中途退出研究等患者,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仪,为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检查后再实施高分辨率CT扫描。检查之前,嘱咐患者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以免影响图像质量,并指导患者屏气。应用胸部薄层低剂量CT扫描方法,从胸廓开始扫描观察,一直到肺下界膈面,扫描参数设置:螺距调整为1,层间距与层厚均为5mm,管电流调整为100mA,管电压调整为120kV,准直调整为0.75mm,每圈旋转速度0.75s,FOV调整为360mm,CTDI剂量为17.8mGy。高分辨率CT扫描算法重建:层间距调整为0.7mm,层厚调整为1mm,纵隔窗宽调整为480HU,肺窗窗宽调整为1600HU。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并使用t检验、(均差±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对比
        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高分辨CT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影像学
        小叶间隔增厚: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垂直于胸壁呈一条长约1~2cm、厚约1mm的细线状影,且无分支。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间质增生、淋巴管发生扩张及纤维化所导致。
        细网状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小叶内呈细网状影。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小叶内的小动脉及小支气管周围间质增生所导致。
        磨玻璃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两个肺都出现透亮度降低,并且有淡片状及云絮状的增高模糊影弥漫,重叠的血管影仍然可显示。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细胞泡内出现少量渗出液或细胞壁增厚所导致。
        蜂窝状影:高分辨CT影像学表现为视野中可发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蜂窝状小囊状影。引起原因是患者肺部结构发生广泛性的损害及纤维化,致使小叶结构消失所导致。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方法较多,支气管肺组织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X线片、常规CT及高分辨CT等均是临床常见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但不同诊断方法也具有各自的利弊,临床应用性及应用效果不一。其中支气管肺组织活检被认为是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金标准”,但该诊断方法具有有创、对患者机体损伤大等缺点,不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无法明确患者肺部的病灶类型及范围,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X线片则在肺间质性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检出率较低,早期应用价值低。常规CT作为近些年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具有无创等优势,但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CT在早期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较低,较多患者到达晚期肺间质性病变时才出现影像学特征,因此会对患者疾病的治愈产生较大影响。而高分辨CT的面世很好的克服了常规CT面临的问题,高分辨CT由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在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上检出率较高,另外高分辨CT能清晰反映出患者肺部的细微结构,有利于疾病的清晰辨别,同时高分辨CT还能为患者的肺部状况进行有效评估,为医师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本次研究对40例确诊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分别采用高分辨CT和常规CT诊断发现,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70%明显高于常规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检出率40%,结果证实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提高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重要作用。我们发现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诊断优势性在于:①对伴有肺间质性病变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异常但其他检查提示无异常患者,通过高分辨CT能在早期检出病灶;②高分辨CT能有效反映出肺间质性病变患者的细微结构影像学特征,对提高诊断准确性有积极作用。我们认为一般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不一定直接进行高分辨CT诊断,因为该诊断方式存在辐射量较大等缺点,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可先对患者采取常规CT检查,对无法准确显示肺间质性病变的患者再在其感兴趣区间进行高分辨CT扫描,对症状较严重的患者也可直接进行高分辨CT诊断,但要事先详细告知其家属高分辨CT诊断的优缺点并取得同意和积极配合。
        综上所述,高分辨CT扫描技术在肺间质性病变中的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对病变分布、范围、细微结构等进行清晰反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小斐,黄萍,张丽,等.Abernethy畸形并肺高压2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34(1):66-67
        [2]李海兰,刘建滨,刘华平,等.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临床严重程度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变分组中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2):244-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