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   作者:李新亚
[导读] 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李新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两组治疗前ST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加快患者预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训练;脑卒中;上肢运动
        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疾病之一,并且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是上肢功能障碍,经过有效的运动和学习取得一定治疗效果。随着临床上不断提出的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作为核心性训练,并应用在患者中,其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2]。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纳入37例,23例为男性患者,14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下限在45岁,年龄上限在79岁,平均年龄在(62.00±5.5)岁,参照组患者纳入37例,22例为男性患者,1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下限在48岁,年龄上限在75岁,平均年龄在(61.50±6.5)岁,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对应的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内容如下:(1)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上肢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并指导患者完成指定动作,从而了解患者上肢功能不足的地方,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上肢功能训练,指导患者瘫痪一侧上肢前伸展,以及对应的肌肉活动,并指导患者进行拿取实物及伸展手腕和使用餐具等食物训练。在训练中要根据患者的个人能力进行不同体位训练,比如坐位及卧位等方式。告知患者将上述运动训练应用在生活当中,从而不断积累相关训练项目,在训练时家属要及时监督,指导患者进行多种训练方式。每次训练保证在40分钟,一天进行两次,持续治疗4一个月。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告知患者要微屈膝关节与髋,将双脚平放在病床面上,责任医师辅助患者把骨盆后倾,保持5到10秒之后,在把骨盆变回前倾位。

(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双手叉腰及取端坐位。责任医师把双手放在两侧髂前上棘,并指导患者采取骨盆前倾和骨盆后倾位,体位不断交替。同时患者需要保持平静呼吸,屈曲膝位和髋关节抬高,使患者背部离开床面,使患者的膝、髋、肩与颈部均保持直线,保持在5秒左右,然后将髋关节慢慢的放回到床面。(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双肘部作为支撑点,告知患者双膝屈曲,躯体用力抬离床面,保持5秒后放松躯干,在将躯体落到床面上。每个训练动作要重复5次到10次,在训练中及时监测患者呼吸情况,保证正常患者的呼吸节律,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切记不要超过患者的耐受能力,避免患者的负担加重。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STEF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22.48±6.98)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23.16±7.3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0.74±6.05)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45.08±6.9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41.59±7.51)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42.68±6.2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77.29±8.99)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59.92±14.5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脑卒中患者是神经细胞和运动传导通路受到损伤,导致患者的控制能力减弱和下肢肌肉无力等平衡障碍[3]。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及时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核心稳定性训练实施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起到明显效果,核心稳定性训练主要是患者在训练中时刻保持躯干和骨盆稳定的情况下,以患者的上肢或下肢作为支撑点,最终达到有效的下肢训练。并且在运动时患者的盆骨及髋关节和躯干部位肌肉不参与其中,能够有效的为四肢肌肉收缩起到一定力量,增加患者四肢肌肉的收缩力,加速力量的传递,使整个运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研究显示,应用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激活深部躯干肌,使运动训练中能够保持核心稳定性进行训练[4-5]。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加快患者预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范芸,庄任,徐景, 等.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神经内科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8):83-88.
[2]王婷婷,张素华.神经生理学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3):4285-4287.
[3]张维,钟文祥.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0,41(7):1740-1741.
[4]赵春香,王瑞刚,张岩, 等.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88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20,24(1):17-20.
[5]刘永芳,齐林,张晓菁, 等.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2):143-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