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   作者:宋清运 郑春娟
[导读] 评价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要点。
        宋清运   郑春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700
        【摘要】目的:评价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护理要点。方法:经筛选、剔除,获得程序化护理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获得常规护理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残1-3级率23.81%、卒中后遗症发生率66.67%低于对照组38.78%、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脑出血护理中实施程序化护理,有助于明确护理重点,丰富护理内容,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脑出血;护理质量;应用分析
         引言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常见脑血管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20%~30%,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在短时间内病情可发生较大变化,属危重症范畴,死亡率、致残率极高,存活患者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受损,约4/5存活患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ICH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处理较棘手,及时、有效的安排治疗与护理非常必要,有助于争取治疗时机,提高临床活动预见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提高护理质量,某院将程序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急诊科收治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急诊科收治,存活入院;②知情同意;③临床确诊;④发病24h内入院;⑤初次发病了;⑥发病前体检,无严重运动、认知功能障碍。退出标准:①无漏诊;②非医方因素、疾病原因,退出程序化护理路径,如自行转院、放弃治疗。共纳入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45~79岁,平均(59±13)岁;发病至送院时间20min~16h,平均(1.3±0.3)min。出血部位:壳核出血60例、丘脑出血31例、脑叶出血9例。脑出血量:5ml~58ml,平均(25.9±6.0)ml。其中获得程序化护理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获得常规护理患者5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脑出血部位、脑出血量、发病至送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急诊急救护理,急性期做好危重症护理,注重生命体征监护、治疗护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后,给予对症护理、治疗护理、基本生活护理,并据自身经验、脑卒中相关康复训练计划落实康复锻炼。所有护理活动,更依赖于护士长通畅管理、护士自身经验,无程序化护理方案。
        1.2.2观察组
        急诊急救护理、急性期危重症护理与对照组同,以挽救患者生命,争分夺秒抢救,控制病情,预防血肿形成等不良事件发生为主要目的。恢复期程序化护理方案如下。
        (1)第1~2日:由主治医师、患者家属、护士共同拟定护理计划,待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入院宣教、简要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落实基础护理。


        (2)第3~7日:①做好病情观察,鉴别发现病情变化征兆,必要时落实后期检查,如床边CT;②对患者及其家属疾病预防、控制、自我管理健康教育;③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安排心理护理,每日抽出10min左右进行有效沟通,答疑解惑,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减轻患者顾虑;④拟定康复计划,选择康复技术、训练方法,所需器械,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单的介绍,开展必要的适应性训练,量力而为循序渐进;⑤关注饮食护理,结合患者喜好,以周为单位,制定、落实饮食干预计划,宜进清淡饮食,注重补充高蛋白食物,可据医师建议,适当补充醒脑、补气食物。
        (3)第2周-4周:①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加强基础护理,协助做好CT复查工作,据治疗方案调整护理策略,注重康复训练;②安排功能康复训练,辅助器械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抗痉挛护理;③同时评估患者及其家属自我护理能力;初步落实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向家属介绍基本的康复理念、方法、操作,制定下一阶段康复计划。
        (4)出院时健康教育:①出院前1日,进行系统健康宣教,制定家庭护理策略;发放宣教手册,图文并茂的讲解家庭护理基本方法、常见问题处理;②有条件者,联系社区医院,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服务。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残1-3级率、卒中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常见严重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但出血量较小(<30ml)者也有痊愈、康复希望,也是本次研究重点。本组患者脑出血量5ml~58ml,平均(25.9±6.0)ml,多为中小量出血者,医院应关注此类人群,尽可能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促患者康复。程序化护理,通过制定、落实细致的护理内容,在恢复期,由医护患共同制定程序化护理策略,健康教育、康复护理贯穿于程序化护理始终,注重饮食管理、病情监护,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残1-3级率、卒中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程序化护理确实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使有治愈希望、病情较轻者获得治愈,尽可能降低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因此,程序化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措施的规范化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我国的脑出血治疗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艾群,王 敏,危科丽.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58-860.
        [2]唐云红.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37-39.
         [3]李彩燕,陈彬彬,施丽华,等.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08(10):220-221.
        [4] 徐秀君.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3):173-175.
         [5] 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6374例高血壓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6] 舒德翠,向清平.护理操作行为及其程序化管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3(10):3073-3075.
        [7] 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
         [8] 方兰英.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医学,2015,25(9):1354-1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