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德鑫 李磊 王颖
烟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或骨强度下降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更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目前,中国加快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的突出问题。根据2018年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占6%,女性占32.1%,65岁以上妇女为51.6%,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在我国,不仅骨质疏松人口比例较高,而且对骨质疏松的关注程度还不够。50岁以上的人中只有3.7%的人接受了骨密度测试。
1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种族、年龄、绝经后妇女、母亲家族史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及体重低、性腺机能减退、吸烟、饮酒过量、咖啡和碳酸饮料摄入过多、刹车、缺乏体力活动、饮食营养不平衡等,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疾病和药物都可以改变。
2 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骨折
骨折和再骨折的风险会严重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30%的女性在第一次骨折后5年内再次骨折。事实上,这些骨折是可以预防的。
2.1 脆性骨折
50岁以上的女性中,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会在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又称低暴力性骨折,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从相当于或低于该高度的高处坠落而引起的。脆性骨折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
2.2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骨折。脊柱骨折不仅增加了脊柱骨折复发的风险,也增加了其他低暴力性骨折的风险。脊柱骨折有时没有明显症状,可能误认为一般腰痛等症状,可导致身高下降、脊柱侧凸或驼背。
2.3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引起的最严重的骨折类型。80%的髋部骨折发生在绝经后妇女。一旦发生髋部骨折,五分之一的病人需要在疗养院接受治疗。50%的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前不能恢复工作能力。
2.4 腕部骨折
腕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骨折总数的10%,多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即使手腕轻微骨折,也会影响做饭、购物、上下车等活动。因此,虽然腕部骨折对生命健康的威胁相对较小,但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明显困难。
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3.1 特定人群进行骨密度检测:
3.1.1 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论是否有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3.1.2 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一个或多个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1)轻微碰撞或跌倒即发生骨折者
2)年轻的绝经后妇女(因为各种原因在45岁以前绝经者)
3)曾因各种原因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者
4)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5)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或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史者
6)接受或计划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
7)体型瘦小
8)长期卧床患者
9)长期腹泻者
10)长期大量饮酒者
11)每日吸烟超过20支者
12)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测试题回答结果阳性者
3.2 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按年龄段分为三个阶段。
3.2.1 骨质疏松一级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一级预防是从儿童期开始,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开始,在30岁至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的最高骨量(峰值骨量),尽量增加峰值骨量,从而尽量避免或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1)合理膳食结构:牛奶是最理想的钙源,每100ml鲜牛奶中含钙120mg,钙吸收率为
30%。成人每日摄入500ml、儿童750ml、青春期800ml可保证每日钙摄入量。
2)选择含钙量高的食品:芝麻酱、虾皮、海米、海带、银耳、牛奶、豆制品和奶酪等
都是钙含量较高的食品。
3)维生素D摄入:人体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鱼肝油、沙丁鱼罐头、蛋黄、
鲮鱼和鸡肝等食品维生素D含量较高。阳光照射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柔和阳光下散步40分钟可保证机体所需维生素D。要注意的是,照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以免阳光过于强烈损伤皮肤和视力。
4)适量运动:参加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量,提高骨量峰值。
5)改变生活方式:不嗜烟酒;少饮咖啡、浓茶、碳酸饮料;少盐、低糖。
3.2.2骨质疏松二级预防
这一阶段预防的核心是延缓中年人骨质流失,尽量避免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从40-49岁,男性从40-64岁进入骨质流失的早期阶段:女性年流失率为0.4%-0.6%,男性为0.3%-0.5%。女性绝经后1-10年进入快速骨丢失期,骨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年流失率为1.5%-2.5%,而男性没有快速骨丢失期。除了进补饮食、体育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外,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和钙。在标准的联合治疗下,患者不需要重复测量维生素D。然而,患者和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过量服用维生素D的潜在风险。
3.2.3骨质疏松三级预防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主要针对老年人群,主要体现在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防止意外伤害和骨折。为了尽量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再骨折,可补充钙和维生素D,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3.3 合理补钙
是否需要补钙,应到正规医院咨询专家,做骨密度检查。肾结石、肿瘤晚期骨转移、高钙血症、心肾功能不全者不宜补钙。钙的吸收有一个阈值。过量补充不仅是浪费,还会导致肾结石、异位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具体剂量应咨询医生。单纯补钙不能替代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单纯口服补钙不能克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对钙元素的利用障碍。因此,定期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应长期服用并定期评估。
参考文献:
[1] De Vincentis S, Russo A, Milazzo M, et al. How Much Vitamin D is Too Much?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J]. 2020,10(7).
[2]Kanis J A , Iii L J M , Christiansen C , et al. 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J]. 1994, 9(8):1137-1141.
[3]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43
作者简介:曲德鑫,1983.04,男,山东烟台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工作: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筛查及胸部影像诊断